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徐晓莉
衡水学院人事处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前言: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在各地,均有不同的红色文化基因。例如,东北地区的抗联精神、大庆精神,贵州地区的遵义精神等。集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即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创业的重要支持。由此可见,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合红色基因,可对学生三观的塑造,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而新媒体则是高校生学习、娱乐的重要阵地,以其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元素,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可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通过知网查询得知,对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路径的研究,尚且付之阙如。本文将尝试填补这一空白,旨在为地方高校的创业就业提供理论支持。
红色基因在高校就业创业中,有如下价值。一是红色基因可激发高校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精神与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高校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源泉。在学习红色文化时,高校生得以了解长征、抗美援朝、东北抗联的故事,了解革命先辈在艰苦、辛劳的环境下,以其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中国人民得到解放,获得革命的胜利。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高校生难免遇到苦难与挫折,在此时,回想革命先烈的应用事迹,提高自己的勇气,不断完善自我。二是红色文化可为高校生塑造正确思想。高校生步入社会后,如不加以引导,极易被不正当思想腐化。在红色文化中,革命先烈展现出来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可以帮助高校生稳固思想站位,以革命先烈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维持本我。
二、新媒体对红色基因传播的推动价值
近年,新媒体平台因其“短平快”的优势,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根据 Quest Moblile 提供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10 月份,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在内的新媒体平台全网渗透率已达 85.7% ,用户量达到 10.71 亿。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载体。如以新媒体为渠道,传播红色记忆,引领创业就业,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部分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教育时,内容肤浅化、形式化,缺乏见地与趣味性,不但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使部分高校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基因融入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红色故事启迪创业智慧
爱听故事是高校生的天性。红色故事在新媒体平台颇有市场。以哔哩哔哩平台为例:历史调研室的《1940 年元宵节,一个男人倒在了东北的雪地里》(描写杨靖宇将军)播放量为 232.8 万。思维实验室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如何用农村包围城市?》播放量为 401.3 万,小约翰可汗的《一个日本人如何参加抗战》(描写野坂参三)播放量为 849.7 万[1]。沙盘上的战争的《沙盘推演:四渡赤水》播放量为 1287 万。以新媒体为渠道,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地方高校可以以本地区的红色故事为载体,使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例如:东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大庆人的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指引。大庆人故事的历史底蕴、精神实质和文化特征,使其具有凝聚精神力量、增强使命感,提升创新能力等育人功能。在叙事时,可讲述大庆油田建设五十年沧桑巨变,从最初基建的第一口油井发展到今天长垣内外的若干个井点,从荒凉空旷的大草原发展到今天高度现代化的石油城。阐述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大庆人为高呼“三老四严”的革命口号,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老一代大庆人为榜样,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
成为一名优秀的建设者[2]。
(二)红色基因提升就业能力
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并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例如,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邓小平的《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陈云的《怎样能少犯错误》。此类文章,对学生创业有指引价值。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以新媒体为渠道,以此类文章为载体,结合理论与实际状况,为学生的创业指引道路。这一方式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减少工作中的阻碍与困难。同时,也可使学生感受到老一代革命家的雄心壮志,高瞻远瞩,增进四个认同,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
(三)红色实践锻炼创业能力
红色基因不但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创新精神的重要源泉。高校可借助新媒体平台,设计一系列和红色文化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提升高校的创业能力,使其在毕业后,可以及时完成从在校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转变。一是高校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以红色文化主要因素,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例如,令学生结合红色文化,讲述创业方向(如红色旅游等),并上传到新媒体平台,由校内外人士对其进行评判。以点赞量、转发量、收藏量为指标,对参与者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异者则提供物质鼓励或精神表彰。这一过程中,高校生不但要需要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挖掘,还需结合现代商业模式,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商业产品[4]。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可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塑造良好的三观理念,避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甚至还可收到投资人的青睐,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功能,以“红色 + 创业”为主体,制定辩论题目(如红色旅游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组织辩论会。“真理越辩越明”,在进行论战时,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此类能力对创业就业极为重要,奠定坚实的基础[5]。
结束语:总而言之,红色基因是为学生塑造正确三观理念,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平台则是学生学习、娱乐的重要渠道。因此,地方高校应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围绕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创业就业教育。既可以基于红色文化,锻炼学生的理论基础,也可以利用辩论会、创业分析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林国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促进革命老区就业创业[J].中国就业,2025,(06):56-57.
[2]董小雁.红色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5,(12):94-97.
[3]陈新菡,张叶茂,刘明,等.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世纪桥,2025,(04):88-93.
[4]张腾飞,苗卉,韦建国.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现路径——以阜阳地方红色文化为例[J].新传奇,2025,(01):74-76.
[5]潘何琴,吴小炜.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价值与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4):1-2+5.
作者简介:徐晓莉,女(1982.1-),汉族,湖北宜都人,本科,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系衡水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SKZ03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