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绿色节能的自动化电力系统研究

作者

贾泽宁

身份证号码:410901198709075017

引言

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节能减排、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是未来新能源开发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电气工程发展,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 电气工程项目节能设计的背景

1.1 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应的紧张形势日益凸显。电气工程项目在工业生产、建筑运行等环节消耗大量电能,对能源供给造成较大压力。推进节能设计,可有效降低项目运行中的能源消耗,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出台节能减排政策,对电气工程项目的能耗指标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行业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对于企业而言,节能设计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节能设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1.2 节能设计的基本理念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电气节能设计全过程,要求在设计中优先选择环保材料、低能耗设备,减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节能设计强调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节能因素,综合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因前期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运行中的能源浪费。在追求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需确保电气系统的性能稳定,实现两者的平衡。例如,不能为过度追求节能而降低供电可靠性,要在保障电气系统正常运行、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电气工程项目节能设计策略

2.1 降低电气损耗

为了更好地降低电气损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科学选择电缆电缆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传输电能,而这个过程中电能损耗会受到电缆介质的影响出现波动。情况不良时,能耗增大,反之减小。按照这一逻辑,要科学选择电缆来降低损耗,建议选择合规的高性能电缆。(2)合理选择导线选择导线时应该选择铜线、铝线、钢芯铝绞线等具有较高绝缘性能的导线,减少短路和漏电情况发生。(3)优化电网设计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电网设计需要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电网优化设计的方法没有定式,但大体包括两种方法,一是降低系统谐波含量。谐波是指系统中含有的交流信号,其存在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和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二是减少无功功率消耗。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电力设备和线路的使用会产生大量无功功率消耗。为了降低无功功率损耗,必须降低供电线路、变压器、电容器等设备的有功功率消耗。

2.2 合理使用自动化节能设备

与传统节能设备相比,自动化节能设备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自动化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自动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自动化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此外,还需要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新型的自动化节能设备。例如,在高压配电网中使用谐波抑制装置,可有效减少谐波对电网的影响和危害。谐波电流会引起电力系统电压和电流波动,导致电气设备产生电磁干扰、谐波污染等问题。谐波不仅会引起电能浪费,还会降低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2.3 功率控制

针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供配电节能,为了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相关人员也需合理利用功率控制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适时、适当调整电力功率,以节约能源。比较常用的功率控制方法为调整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调节电机转速或减小其负载电流。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小设备的功率消耗,可为供配电系统创造相对良好的运行条件。另外,为了实现功率控制目的,还可重新设计电力负荷分配方式,并调整供电电压值。当从节能性角度调整了电力负荷及电压值后,供配电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减少了不必要能耗。因此,功率控制对提高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无论在当前还是未来,都需要大力推广功率控制方法。在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功率控制目的,还需要设计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因为该系统中融合了多种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控制设备的功率消耗,在功率消耗较大的情况下启动优化措施,由智能算法经计算得到最优参数。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高,智能模块可精准控制电力负荷、供电电压,使供配电情况与实际需求完全匹配。一旦供配电异常,智能模块还可快速进入故障诊断阶段,以排查故障,避免故障引发能耗问题。

3 绿色节能的自动化电力系统未来趋势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以及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绿色节能现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电力系统的绿色节能发展不仅关乎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涉及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引入与发展为达成绿色节能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自动化电力系统正向着更为智能化和环保化的方向迈进。智能电网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与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电网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优化调度。借助智能电网的支持,电力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电力需求以及电力资源的供给情况,智能调度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避免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接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环保化。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演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物联网技术能够将电力系统内的多种设备、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互相连接,构成一个高度整合的智能网络。借助物联网技术,电力系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智能化分析,依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及习惯,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节能型自动化电力系统是未来电力行业演变的必然方向。面对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形势,高效运作与绿色转型的电力系统愈加受到关注。本文通过研究电网规划、负荷预测及线损管理等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并探讨其推进绿色节能转型的重大作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电网的运作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未来,智能电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将引领电力系统朝向更加智能、环保与节能的方向发展,同时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性亦将成为自动化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关注点。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深入探讨,本文为推动电力系统的绿色智能化演进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最终,自动化电力系统将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关键角色。

参考文献

[1]姜佳伟,许小良.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4(02):146-147+157.

[2]周品,李茜,薛冰,等.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23,39(02):71-72.

[3]郭剑锋.电力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运用探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4(16):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