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营销管控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刘万里

身份证号码:654201199406120436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电力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能源高效利用、安全供应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因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电力系统性能和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带来的变革和效益,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1 电力营销的核心概念与流程

电力营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市场调研、需求预测、定价策略、客户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将电力商品销售给用户,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电力产品与服务。以需求侧响应为例,通过对用户负荷数据进行采样分析,结合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利用 LSTM 神经网络算法对未来 24h 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平均误差可控制在 3% 以内。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可针对性地制定错峰用电奖励政策,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段用电,从而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力营销流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① 市场细分,根据用户的行业属性、用电特点等维度,将其划分为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等不同群体; ② 需求分析,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多维度用户画像,深入洞察各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③ 产品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开发适配不同用户群体的电力产品与增值服务,如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侧管理等;④ 营销策略制定,综合考虑电力成本、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因素,合理制定电价水平与优惠方案; ⑤ 客户开发与维护,通过多渠道营销手段,积极拓展市场,并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提升用户粘性。电力营销贯穿电力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是连接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对于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力工程营销自动化的现状

2.1 应用情况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已逐步引入营销自动化系统。在抄表环节,智能电表的广泛安装使得远程自动抄表得以实现,通过通信网络,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用户的用电量数据。在核算环节,自动化核算系统能够依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快速对抄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和计算,大大缩短了核算周期。在收费环节,网上营业厅、手机支付平台等多种电子支付渠道的开通,方便了用户缴费,同时也实现了收费数据的自动记录和统计。例如,国家电网部分地区已实现了 95% 以上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核算效率提升了 80% ,电子支付比例达到 70% 以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供电企业通过灵活定价、优惠政策和服务附加值等手段进行价格竞争,以吸引用户和提升市场份额。这种价格竞争也对供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供电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加强市场调研,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2.2 取得的成效

营销自动化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抄表的工作量,使抄表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客户服务和线路维护等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极大保障,降低了因人工抄录和计算导致的误差。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分析,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预测和需求侧管理,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3 电力营销自动化技术应用

3.1 制订与实施智能调度策略

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智能调度策略的制订与实施是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智能调度系统利用高级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电网的历史运行数据、实时运行数据以及天气预报、负荷预测等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自动制订最优的调度计划。调度计划包括发电机组的启停、出力调整、输电线路的负荷分配、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等多个方面。系统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自动调整调度计划,以应对负荷波动、故障处理等突发情况。同时,智能调度系统还能够实现多目标优化,如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确保电网在多种约束条件下高效运行。

3.2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代电力系统管理中,智能化监控平台已逐步取代传统遥测遥信手段,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主流模式。这种转型的关键在于监控系统不仅具备基本的数据采集功能,并整合神经网络算法、模糊控制理论等智能技术,以此提升电网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控制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承担着多项重要职能,系统既要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和运行监控,又要进行安全评估和状态分析,同时还要实现发电端的自动控制。并且,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该系统还需要为电力交易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市场运行的公平性和效率。而从硬件架构来看,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处理终端、核心服务器及相关配套设备构成。根据调度层级的差异,系统配置存在明显区别。以县级调度为例,由于管理范围有限,通常采用性价比较高的商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设备。而地市级调度系统虽然规模不及省级调度,但其功能更加侧重于城市配电网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对辖区内变电站和配电网络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城市供电安全。

3.3 可再生能源并网与优化调度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其并网与优化调度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任务。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电网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可再生能源并网标准和管理规范,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接入。通过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出力情况,为调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次,采用先进的预测技术和优化算法,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进行精准预测。基于预测结果,调度系统可以合理安排常规机组的启停和出力调整,确保电网供需平衡。同时,通过储能系统、需求侧响应等手段,平抑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最后,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运行。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常规机组之间的协同优化,确保电网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电力在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为适应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市场变化,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需求。而电力企业和设备制造商应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动态,积极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以推动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从而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宋勋.浅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2):85-86.

[2]朱新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4,8(10):93-95.

[3]龚辰乾.基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4,(1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