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童话剧项目活动中,以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的评价能力

作者

于磊颖

上海市徐汇区康沁幼儿园 200233

在我园《在童话剧特色项目中开展嵌入式幼儿发展评价的探索实践》课题研究中,我通过在次项目活动的幼儿发展评价案例研究实施过程中,细致观察和评估,详细记录幼儿在活动评价环节中的发展状况。借助一系列有效策略“搭桥”,我积极促进幼儿评价能力的稳步提升和显著进步。

一、萌发评价意识,形成评价的自我意识

在《三只蝴蝶》的户外表演游戏的分享交流中,我请幼儿来说说“你觉得表演《三折蝴蝶》的小朋友们表现得好不好,哪里好?”当下,幼儿们显得比较拘谨,有部分幼儿回答:“好!”就结束了。在嵌入童话剧项目活动评价环节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察要点的子领域中有“自我意识”的观察要点,于是根据此要点的表现行为,我先请参与表演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表现,先萌发幼儿的评价意识,从而形成自我意识。

娅楠:“我觉得我演得很好,我是蝴蝶,一直是飞来飞去的。”

书然:“我是小花,我等着蝴蝶飞过来,没有乱跑。”

接着,我请小观众们来说说他们的表现。

恺宝:“王娅楠和书然都很好,我都很喜欢。”

艺新和文琪跟着:“王娅楠和书然都很好,我都很喜欢。”

我:“我也觉得他们表演得很好,其他小演员也表演的很好,有没有不一样的?

果果:“歌的太阳最好,他没有忘记他要说的话。”

由此可见,我班幼儿的评价意识开始萌芽,通过回顾表演游戏中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且有初步的评价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自我意识慢慢形成,幼儿能了解自己的有点,并为此感到满意,对自己对同伴会简单的评价。但评价面较为单一,并表现出一定的依从性。客观性不明显。

二、通过连续观察,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

我班幼儿已有了评价意识,幼儿在表演游戏后,也养成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习惯,在《地球小卫士》的表演游戏结束后,

我:刚刚演的那部剧,你们觉得怎么样?

歌:我觉得很好!

老师:你觉得很好,你觉得哪里好?

歌:猴子演得好

老师:哪里好?能不能具体点?你是觉得动作演得好?还是神情?还是台词念得好?

歌:台词念得好!

由此可见,幼儿在评价环节中,能对扮演猴子的幼儿做出简单、客观的评价——“猴子演得好”,而不是某某小朋友演得好,在老师的追问下还能说出猴子演得好的地方——台词念得好(即没有忘词,台词说得完整),于是,我继续追问:“猴子还有哪里演得好,你觉得演得逼真嘛?在动作、神情上有没有你喜欢的地方?”

歌:猴子有抓痒的动作,动物园里的猴子也是这样的。

我:猴子的表演很形象生动,她把猴子的标志性动作表现出来了,让大家觉得这个猴子演得很逼真。

通过教师的追问和总结时的“细节评价”逐步提升幼儿的评价能力,使他们的评价能力从主观到客观,从单一到细节。

两周后,我们对《咕咚来了》进行分享交流时,歌对同伴的评价能慢慢从笼统过渡到细节的评价了,他能说出同伴演的好的具体的地方,如声音比之前响亮了,动作更逼真,一直挥舞着翅膀在表演,很有蝴蝶的样子。由此可见,幼儿的评价经验已有累积,所以再次评价时,评价能力的表现行为有所提高。

从以上的的案例中发现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分享交流环节是游戏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教师组织、师幼参与,共同对表演作品、表演过程进行评价的过程。这既是对幼儿当下表演游戏做一个小结,又是为下一次的表演游戏做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分享交流时,幼儿不但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在互相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全面、客观评价,向更高层次、更佳质量的评价水平迈进。因而,分享交流的全面化、多元化对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巧用游戏故事本,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游戏故事记录本用于幼儿每日记录自己的游戏情况,在嵌入童话剧项目活动评价环节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察要点中,有一子领域为前阅读前书写,对幼儿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表现行为也有评价,于是,在和幼儿讨论后,我们商定每周五用故事本来记录评价内容,对自己或同伴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图画表征。在幼儿故事本的评价表征中,我发现幼儿的评价面变得多样起来,比如幼儿画的笑脸,表示在台上表演的小演员经常面带微笑;幼儿画了喇叭的符号,表示在台上表演的小演员声音响亮;幼儿画的音乐符号,表示在台上表演的小演员能根据音乐的提示进场等等。用游戏故事本来评价的方法既能观察到幼儿评价环节中不同领域的表现行为(即前阅读前书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重视幼儿对自身或同伴表演情况的评价并非是要幼儿做出好与坏的选择,而是在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自身表演素养的发展。老师的观察与引导只是为幼儿的评价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架”力量。在幼儿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为幼儿提供可参与、可表达的机会,还要尊重他们对表演的不同看法、不同感觉,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嵌入课程的幼儿发展评价通过有机融合评价与课程活动,在真实情境中持续观察、记录并解读幼儿行为,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借助童话剧特色项目,系统探索了嵌入式评价的实施路径:从萌发幼儿评价意识入手,通过教师追问引导评价从主观笼统转向具体客观;依托连续观察追踪评价能力进阶,借助游戏故事本实现多维度表征;最终使评价成为推动表演素养发展的内生力量。实践表明,当评价真正嵌入课程肌理时,不仅能动态把握幼儿发展轨迹,更能通过搭建渐进式"支架",让幼儿在自主表达与反思中实现评价能力的纵深发展,使评价过程本身成为滋养幼儿成长的沃土。这一探索印证了嵌入式评价对优化课程实施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双重价值,为建立"评价-教学-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生动范本。

五、参考文献:

[1]王烨芳.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M].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家雄,胡娟.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嵌入式评价视角[J]. 学前教育研究,2017(5):32-37.

[3]林菁,郭琪. 表演游戏中幼儿评价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1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