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媒体技术融人小学美术教育的新模式

作者

赵炜

淮安市新安小学 江苏 淮安 22320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因其表现力强、交互性强、资源整合方便等特点,给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变革契机,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可以打破上述瓶颈并给美术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本文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提高美术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作用。

一、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新模式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合新模式,交互性表现为突破了传统课堂单向传输的模式,以电子白板和在线平台为辅助手段,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和人机智能反馈,学生可以立即得到引导和评估,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的调整。个性化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智能算法对个体学习数据进行解析,准确推送相适应的创作工具、学习资源和任务,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偏好和技能水平,支持学生自由地选择创作媒介和表达方式,张扬艺术的个性,多元化体现在教学资源、创作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整合和创新[1]。在资源方面,集成了图像、音频、视频和3D模型多种材料,建立了动态化和立体化的资源库;创作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纸笔的局限,涉及数字绘画、动画制作和 3D建模打印的多元形态,促进了小学美术教育由传统模式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给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新模式

(一)以数字媒体为载体,整合教学资源的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资源汇聚和编辑功能可以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和静态局限性,实现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整合。将三维模型和其他多元素材系统化重新组合,建立动态化、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资源整合模式通过构建云端资源库,开发虚拟教学场景和利用AI智能推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甄别和精准推送,有助于教师在给学生沉浸式和交互式学习体验时迅速匹配教学需求,扩展艺术认知边界[2]。

教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水墨画鸟》的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专门的艺术网站上下载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同时还可以获取水墨技法的教学视频,这些视频系统地展示了中锋和侧锋如何使用笔,以及墨色的浓淡如何在画鸟时被应用。在动画软件的辅助下,动态地展示了鸟类结构拆解的过程,使学生对鸟类形体比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VR技术还原山林和荷塘中鸟类栖息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鸟的身姿。课上,教师用智能终端出示经典画作和技法视频指导学生解析笔墨韵味;以动态拆解动画来说明鸟儿的形态重点。课下,学生可以调用学校云平台上的材料,查阅名家笔法和鸟类的动态资料来制作水墨画鸟。这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使抽象水墨技法具象化并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画鸟技法并继承传统水墨艺术。

(二)互动式数字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式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依托数字媒体的即时交互特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师教--学生收”的单向模式,打造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共同创新、以及

人与机器智能互动的综合学习环境[3]。

在《蔬菜的联想》一课中,教师采用交互式数字化教学策略,教师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拍摄的作品,学生通过平板实时发送弹幕进行互评,如“我觉得西兰花就像是一棵小树”“弯弯秋葵似月牙”。教师对学生反馈中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优秀案例阐释联想创作思路。创作部分,同学们利用支持多人合作的数字绘画软件以根茎类,瓜果类和叶菜类等蔬菜为中心分组进行创作。小组成员在云端分享画布并一起加入创意元素,比如把胡萝卜做成火箭、白菜做成裙子等。教师对创作进度进行后台监控,并将创意参考包推送给思维有限的团队,在作品创作完成之后,由AI绘画评价系统产生创意新颖度,形态转化和色彩搭配等维度的分析报告,并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该报告讨论作品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二次优化作品的灵感。这一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启发了学生们的想象,使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创意空间的场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艺术创作。

(三)个性化的美术创作实践模式

个性化美术创作实践模式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美术创作实践模式,尊重了学生兴趣偏好、技能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并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工具和定制化的学习路径。

在《以未来世界为题材的创作》这一项目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字创作工具,对于善于平面设计的同学来说,建议用专业的数字绘画软件通过图层混合和特效合成来描绘科幻场景;对于热衷于立体造型的同学,指导利用 3D建模软件进行将来交通工具或者建筑的设计,利用切片软件制作 3D打印文件;为喜欢动态表达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动画制作平台来支持静态绘画到动态短片的转换。在创作时,智能学习系统依据学生的操作行为向构图能力弱的同学推送黄金分割和对称构图技术课程;对于色彩搭配不够和谐的同学,建议使用色卡生成工具和配色方案。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或用数字绘画软件绘制太空城市光影变化,或用 3D建模制作可变形生态机器人,也可以把静态插画做成动态海报,添加未来感音效。最后,作品由虚拟画廊线上展出,这一个性化的创作模式完全释放了学生的艺术潜能,使每一位同学找到了合适的创意表现路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所建构的新模式,为小学美术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种可行方案。今后,需要继续深化实践探索并不断优化融合策略,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性运用,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数字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艳莉.科学与小学美术的融合教学[J].家长,2023(32):130-132.

[2] 代玉. 融入数字媒体技术:小学美术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4(09):201-203.

[3] 邱婉琳.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字媒体与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24(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