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问题教学实践探究
代利华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 四川成都 610081
引言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并不大。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学生的探究与思考,突出整体性特征。教师应树立整体观视域,从全局角度看待数学教学活动,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并建立“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理解并达到能力素养的要求。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大问题”
“大问题”下的教学活动需要情境引导,教师基于整体视域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出“大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则关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气氛,让问题的解决和分析更顺畅[1]。
以“一次函数”为例,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某学生想在周末兼职赚取额外费用,其收入与工作时间成正比,换言之就是每小时均有收入,当前该学生想要知道“每天工作多少小时才能获取理想的收入”。教师借助情境引出了“大问题”,关联日常生活并引出“一次函数”知识;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情境展示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生动形象的情境了解知识、思考问题,为问题解决做准备。“大问题”情境引入的关键点在于情境的设置,情境素材应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且对接知识重难点,还要富有挑战、饶有趣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二、分解问题内容,细化“大问题”
教师提出大问题后,学生常有迷茫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应分解问题内容、细化大问题并形成问题链或者多个小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完成任务、解决小问题、深入探究并找到解决大问题的方法。“大问题-小问题”的建构模式也让数学课堂更整体,吻合“整体观”视域要求[2]。
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首先发布“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大问题,此问题相对抽象、复杂,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可将大问题细分为多个小问题或者小任务,例如“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何种关系”“如何利用几何知识证明勾股定理”等,引导学生建立问题结构、把握问题构造;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大问题”下的一系列小问题的引导下,把握问题的结构与特征,准确定位题目重难点与关键点;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并发展逻辑思维。
三、注重合作探究,突破“大问题”
整体观视域下,教师可基于“大问题”发起合作类任务,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组织与沟通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根据学生的能力与表现合理分组,确保学生之间互补并主动合作,真正做到取长补短[3]。
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为例,教师可发布“找出探索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最佳方法”大问题,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完成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二次函数要素的分析与探究任务。各小组获取任务后,要收集素材、获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验证。组内成员的配合则是任务实施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各组实施过程,引导组内学生以及小组间的交流,助力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内容,使其顺利突破“大问题”并认识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四、评价总结过程,回顾“大问题”
“整体观”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反思与总结自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该阶段梳理课程知识、总结解题方法与思维策略,同时形成了自主学习与反思的好习惯,还可以系统性总结分析解题过程。学生解决“大问题”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难点,也进行很多尝试。通过评价与总结,可回顾解决全过程、找到有效策略并形成更高效的解题方式。
以“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大问题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思考“如何理解题目要求”“如何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时遇到哪些难点”“如何攻克难关”等问题,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技巧、梳理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关联诸多知识点与技能。学生反思总结后,能够细致归类总结知识与技能,建立知识体系并系统性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反思总结中也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价过程,鼓励各小组通过互评交流成果,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并加深知识理解。反思是学习的终点,同时也是起点。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汲取力量,把握未来学习之路,并在“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收获更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大问题”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符合“整体观”的要求。学生在“大问题”引领下,可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发展数学思维并增强解题能力,达到新课标的核心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大问题”作为建立整体性数学课堂的关键点,探索“大问题”的建设与应用策略,并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空间,形成有深度、与广度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整体性的数学课堂结构,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蓝惠珠.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的应用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25): 128-130.
[2]何洁. 指向数学高阶思维的初中“大问题”教学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23.
[3]秦翠璘.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