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协同发挥路径研究

作者

曾瑾

唐山市第三医院

摘要: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党和政府在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支点,承载着实现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多重 使命。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成为理论界与实践层面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基层党组织当前功能发挥现状出发,剖析其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内涵与互动逻辑,分析当前两者协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提升两者协同效能的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强化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撑,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协同路径;社会治理

引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桥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其既要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动员和价值整合的政治功能,又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支持的服务功能。然而,现实中存在着重政治、轻服务或重服务、弱政治的偏向,导致基层党组织功能运行失衡、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不强,削弱了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组织力和引领力。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实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不仅关乎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关联性分析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纪律、推动党的决策部署落实等方面,是党组织存在的根本体现和行动指南。服务功能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式,主要表现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回应群众关切等,是党组织实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两者虽功能定位不同,但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政治功能为服务功能提供方向引领和价值遵循,确保服务活动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开展;服务功能的有效落实,则为政治功能的实现夯实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感召力。政治功能的强化能够提升党组织的权威性和凝聚力,为服务群众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而服务功能的提升则反哺政治功能的深化,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与制度信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应摒弃“单一功能”思维,树立系统观念与协同意识,推动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形成功能互嵌、机制互促、效果互补的良性互动格局,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治理效能。

二、基层党组织功能协同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成因分析

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功能协同推进过程中遭遇多重挑战。功能认知偏差首当其冲。部分基层干部未能正确看待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存在“重政治、轻服务”或“重事务、轻政治”的错误倾向,将二者对立,缺乏系统思维与战略眼光,难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机制设计不完善也是一大阻碍。职责任务分工不清晰,功能融合路径与考评体系缺失,使得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模糊、重点不突出,工作开展缺乏明确方向与有效激励。能力建设滞后同样不容忽视。基层党组织干部在服务群众的专业能力以及政治引领能力上存在短板,缺乏应对复杂社会事务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需求。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基层党组织基础薄弱,人员力量不足、活动经费紧张,限制了功能协同的有效开展。此外,群众参与度不高。党组织服务方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对群众吸引力不足,难以激发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不仅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协同的效率,更制约了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领导力与公信力的充分发挥,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协同发挥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支撑

实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于党的建设逻辑而言是必然要求,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而言是现实需求。从理论维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出,党的领导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以服务人民筑牢执政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应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功能协同指明了方向。在实践层面,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北京市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强化了党组织对基层事务的统筹协调,让政治引领在基层治理中落地有声;浙江省打造“红色物业”模式,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使党组织的服务贴近民心,显著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广东省推广“一门式”政务服务,依托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打破服务壁垒,提升了服务效能。这些实践充分证明,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与战斗力,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行稳致远。

四、推动基层党组织功能协同的实现路径探索

实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应从理念、机制、能力与环境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协同运行模式。首先,要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与政治责任感,确保服务群众始终不偏离党的政治方向。其次,优化组织架构,理顺职责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与运行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基层服务深度融合,明确政治引领与服务群众的责任边界与协作机制。再次,健全协同机制,推动要素整合。建立“组织统筹—需求对接—资源匹配—协同执行”的功能整合机制,推动各类基层组织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第四,提升干部素质,夯实能力基础。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系统培训与实践锻炼,提升其政策水平、群众工作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基层骨干队伍。第五,创新服务方式,增强群众认同。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推动“菜单式”“点单式”“上门式”等服务模式落地,增强党组织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提升群众满意度和信任度。第六,加强制度保障,推动长效发展。构建涵盖功能协同目标设定、过程监测、绩效评估的制度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基层党组织功能协同提供制度支撑与动力保障。

五、结论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是新时代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核心使命。深入剖析可见,二者存在紧密内在逻辑,政治功能为服务功能锚定方向,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有力支撑,但在现实中,二者协同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政治引领为根本、服务群众为导向的协同路径。展望未来,需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为功能协同提供科学指引;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在基层治理中积累宝贵经验。同时,着力健全协同机制,让功能发挥有章可循;优化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使其能更好履行双重职能。如此,推动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和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马小虎.系统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实践探索[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26(06):9-12+60.

[2]冷晴.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审思及实践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6):646-650.

[3]王晓鹏.基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四川有色金属,2024,(04):70-72.

[4]胡艳梅.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赋能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百色市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4,37(06):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