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生活实例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作者

韩改红

河津市第四小学 043300

摘要: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创设 “动物运动会” 等生活情境开展运算教学、组织 “小小超市” 实践活动巩固运算知识、布置记录家庭水电费支出等生活化作业强化运算技能等方法。这些方式能将抽象运算知识直观化、趣味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还能增强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多种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生活实例;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构成。三四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四则运算,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数学学习的后续发展意义重大。北师大版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基础框架,但仅依靠教材内容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和提升运算能力。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能让抽象的运算知识变得更直观、有趣,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运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运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数学知识认知的关键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乘除法运算对后续数学学习意义重大。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乘除法运算的有效方式。

以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除法”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精心创设“动物运动会”这一充满趣味的生活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生动地描述小兔子参加跳绳比赛的场景:小兔子在这次跳绳比赛中表现出色,3分钟一共跳了180下。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它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下吗?”这样的情境将抽象的除法运算与有趣的动物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运动会现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通常对具体、形象且富有趣味性的事物充满兴趣。“动物运动会”情境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运算的思考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将除法运算视为枯燥的数学符号和规则,而是为了解决小兔子跳绳的实际问题去进行计算。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180除以3来得出答案。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除法运算能力,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将成为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开展实践活动巩固运算知识

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巩固所学的运算知识,有效提升运算能力。教师应充分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小小超市”实践活动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准备一些模拟商品,为每件商品标注价格,同时制作不同面额的“货币”。活动开始后,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例如,设定一个玩具车的价格为8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位顾客想买3个玩具车,那么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这就促使扮演顾客的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计算出8×3的结果。而当顾客给了收银员50元时,收银员则需要运用减法运算,计算出50减去购买玩具车总价的差值,即应找回的钱数。

在整个模拟购物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加减法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运算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单纯理论学习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从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将运算知识内化。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学生对运算的理解逐渐加深,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强化运算技能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运算技能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持续运用数学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记录家庭水电费支出情况的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家庭的水电费支出明细,包括每次缴费的金额、缴费时间等信息。然后,学生需要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计算出这一周家庭水电费的总支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要仔细核对各项费用的小数位数,按照正确的运算规则进行相加。接着,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平均每天的水电费支出,这就需要学生用总支出除以一周的天数7。

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不仅强化了运算技能,还深刻体会到数学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教育实践来看,这种生活化的作业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他们会更加重视数学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这样的作业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生活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实例融入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具有显著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持续强化生活实例与运算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数学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乃至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得力工具 。

参考文献

[1]李贝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1):115-118

[2]李霖.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5(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