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蔡艳
雷州市客路镇第二初级中学 524231
摘要:
本文探讨了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切入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继而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阅读策略、加强情感体验等多维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本文总结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思路。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记叙文占据了重要地位,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也是提升写作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提升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已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初中阶段,学生思维逐渐复杂,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发展。因此,如何找准切入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成为教师的重点任务。
记叙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要培养他们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结构、感知情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尽管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但他们的阅读深度和思维广度仍需提升。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是当前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探讨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如何找准切入点,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初中记叙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字面理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记叙文的核心不仅在于“谁做了什么”,更在于帮助学生感悟人物情感、思考事件因果关系和领会主题思想。部分教师只关注表面信息,导致学生缺乏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其次,教学设计不完善,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记叙文阅读应涉及内容理解、写作技巧、情感体验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如果教师仅讲解情节,忽略写作手法和情感分析,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无法挖掘文本深层含义。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分析文章情感和意图的意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是提升阅读理解的关键。
二、找准切入点: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策略的优化
针对当前记叙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找准切入点,实施精细化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多维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技巧。可以设定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情节、人物、结构等角度分析作品;第二,通过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第三,鼓励学生从写作角度思考,通过模仿和创作提升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多维度目标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其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以切入点为导向,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分析记叙文的情节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问题,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而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还能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在情感的共鸣,增强阅读的感受性和思考深度。
三、优化教学设计:多维度教学的尝试
优化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设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实施多维度的教学。除了传统的讲解教学,教师应加强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感。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形成不同的思维视角,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记叙文的情感价值是其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父亲“背影”的动作、表情等细节入手,思考父爱的深沉与默默无言,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出发,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感悟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物的情感动机,或者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文学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解《故乡》时,教师可以先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及其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化冲突。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在文化背景的支持下,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本的深层意义。
四、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的双重提升
在记叙文教学中,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的双重提升至关重要。记叙文富有故事性和情感色彩,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感悟,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情感转折,从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内心冲突,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题,培养批判性和综合性思维。例如,在分析《白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通过叙事技巧展现的人物关系和内心变化,进而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文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还能在情感体验中提升情感素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回忆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无私付出及其对家庭的责任感,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反思自己的亲情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还能通过情感体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初中记叙文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上取得双重进展。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层次和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
结语
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设计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多维度的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和思维训练的提升,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本的情感和主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云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导·读·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4.DOI:10.27459/d.cnki.gynfc.2024.000027.
[2]方凯琪.“学习任务”设计下的初中语文写作系统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24.DOI:10.27438/d.cnki.gyadu.2024.001044.
[3]孙越.群文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亲情类题材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4.DOI:10.27733/d.cnki.gsxlg.2024.0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