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

吴颖

内蒙古金鑫诚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01002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本篇文章从审核控制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概预算审核中的具体控制措施,旨在提高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帮助相关企业提高综合效益。

关键词:概预算;控制措施;审查

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核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工程投资合理、资金使用高效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审核过程中,也常存在编制依据不全、审核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投资失控和资源浪费。本文深入分析概预算审核中的控制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内涵和方法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是对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文件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合规性,避免资源浪费和投资失控。

1.1审核内容

一是核实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与设计文件和实际施工条件是否一致;二是审查单价和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定额和市场价格;三是评估预算中是否合理考虑了项目特点和风险因素。

1.2审核方法

预算审核中对比法主要是将预算文件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进行逐一对比,发现不合理之处。抽查法针对预算文件中的重点项目或易出错环节,进行重点抽查验证,提高审核效率。信息化工具法是利用BIM技术或造价管理软件,实现预算审核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精确度与时效性。通过科学的审核方法和手段,提升预算编制质量,为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1]。

2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2.1编制依据不全面

部分预算编制单位在工作中未能全面依据最新设计文件、施工方案以及现行定额标准,导致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例如,设计图纸存在遗漏项目或细节变更未能及时更新,造成预算内容与实际工程需求脱节。部分编制单位也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于依赖理论数据,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实际影响因素。增加了审核工作的复杂性,也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造价调整频繁、合同争议增加等问题,直接影响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施工进度。

2.2审核流程不规范

在一些工程项目中,预算审核工作缺乏清晰的分层次、系统化流程,导致审核质量难以保障。会出现重视预算编制而轻视审核环节,未严格执行初审、复审、终审的分级流程等情况。一些项目甚至直接跳过复审环节,仅凭初审意见进入结算审核,造成预算数据未全面核实,容易出现漏项或重复计算的情况[2]。

2.3动态控制薄弱

预算审核工作通常侧重于前期编制阶段,而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调整重视不足,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持续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施工环境变化等因素常会对预算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些变化未能及时反映到预算文件中,这会直接导致预算与实际发生偏差。

2.4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在预算审核工作中,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审核团队中存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审核人员对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缺乏敏感性,对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标准了解不足,难以准确识别预算中的不合理项。此外,多专业协同审核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结构、设备、安装等专项预算审核与整体预算脱节,信息沟通不畅,影响审核效率。

2.5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预算审核中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往往被忽视,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能力不足。常见问题包括未能将材料价格波动、施工环境变化等关键风险因素纳入预算分析。例如,在市场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时,预算未提前预留应对资金,导致实际采购成本超出预算。施工环境中会出现的地质变化、天气异常等突发情况,也常因未纳入预算分析而引发额外费用。这些疏漏直接影响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增加了工程实施的不确定性。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的措施

3.1完善审核制度与流程

审核制度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石,应制定涵盖各阶段审核内容和深度的规范,细化每一环节的审核标准,明确审核内容,指定具体的审核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制度体系。设计阶段应重点审查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控制工程造价的源头;施工阶段关注实际施工量与预算的偏差,动态调整造价控制措施;竣工阶段则对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详尽核查,确保最终结算的准确性。也要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内部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审核结果更加公正透明[3]。

3.2提高设计阶段造价审核的准确性

在设计阶段应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通过多方论证优化建筑结构、材料选型和施工工艺,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加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避免因方案不完善导致施工中频繁修改,造成预算超支和资源浪费。在审核中需逐项核对清单内容,确保不遗漏任何工程项目,避免重复计项。审核也要结合图纸和技术要求,核实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科学,确保数量与实际需求相符。还需检查清单中是否存在过高或不合理的单价,杜绝虚报现象,为预算的精确性提供保障。

3.3注重竣工结算阶段的细节审查

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工程量的核对是结算审核的核心工作。需详细检查竣工图纸是否真实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特别是针对工程量变化较大的项目,逐项核对清单与实际数据是否一致。审核时结合现场验收记录、施工日志等辅助材料,杜绝工程量虚报或遗漏问题,确保结算内容真实准确,为资金支付提供可靠依据。

竣工结算的计价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总造价的准确性,要对使用的定额、取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确保计价符合实际成本和市场规律。

在确保审核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审核时限计划,避免因结算拖延影响项目后续进展和财务清算。

3.4强化风险管控与责任追溯机制

针对市场价格波动、材料供应不稳定、政策调整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需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如锁定关键材料价格、调整预算方案或储备风险资金,降低风险对造价的冲击。对每个环节明确责任分工,记录各环节的具体负责人员及其任务,便于后续追踪。一旦出现问题,可迅速追溯到相关责任人,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核是保障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要不断完善审核机制,推动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美燕.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9.

[2]符雁.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精品,2020(1):1.

[3]王敏.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要点与控制策略[J].冶金丛刊,2019,004(02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