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快推动高水平人才赋能的策略研究
马丽
江苏省灌云县人才管理服务中心 江苏 灌云 222200
摘要:高水平人才是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在高水平人才的赋能过程中,当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人才引进与保留的困难、培养机制的不健全、人才生态环境的不足以及产学研合作的不紧密。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高水平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也阻碍了乡村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深刻剖析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并从政策导向、环境条件、资源配置等多个维度入手,制定并执行精准的赋能措施。通过强化高端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健全本土人才培养体系、改善人才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可以为高水平人才搭建更加优越的发展舞台和机遇,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水平人才;赋能策略;人才引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视高水平人才赋能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人才作为实现民族振兴与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的核心理念,为高水平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应当秉持更加开放的视角和包容的心态,广泛汇聚全球英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在此背景下,高水平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卓越的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不仅需要在农业农村领域取得新成就,更需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质的飞跃。高水平人才赋能,即通过各种策略激发人才潜能,提高其乡村振兴贡献度,这不仅是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议题,更是关乎乡村振兴整体布局的战略考量。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高水平人才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82.9亿元,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累计达800万人次。据《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成功培育75.39万高素质农民,其中获得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证的比例显著提升。众多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等加入乡村振兴行列,不断优化乡村人才结构。同时,农民的数字素养也在持续提升,手机应用、农产品电商、智慧农业等已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然而,乡村在吸引、留住和高效利用高水平人才方面仍面临挑战。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职业发展空间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导致人才流失。此外,乡村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机制和政策尚不健全,影响了高水平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高水平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赋能难题及策略,为乡村吸引、培养和留住高水平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本研究期望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政策时提供参考,从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水平人才赋能存在的问题
1、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人才引进与留用机制的不成熟。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乡村地区在薪资、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难以与城市竞争,导致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其次,人才引进的流程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往往不能精准对接当地实际需求;最后,乡村地区在人才引入后的后续服务与支持体系上存在短板,无法为人才提供必要的职业成长环境和稳定的生活保障,进而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2、乡村地区在人才培养与发展上存在体系滞后的问题。一方面,当前的培训体系未能紧密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在乡村地区分配不均,缺乏优质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限制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此外,乡村地区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体系不健全,使得人才难以在乡村地区找到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方向,这进一步制约了乡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
3、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一大挑战。当前,乡村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显著短板。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估和配置体系,人才常被安排在不恰当的岗位上,导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用。同时,乡村内部的人才流动不畅,各部门和单位间的人才调配存在障碍,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
4、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一大挑战。当前,乡村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显著短板。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估和配置体系,人才常被安排在不恰当的岗位上,导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用。同时,乡村内部的人才流动不畅,各部门和单位间的人才调配存在障碍,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推进高水平人才的赋能策略
1、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博士生等群体的培养和引进。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设立专项激励措施,如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和科研项目,以此吸引优秀的博士生关注并致力于解决乡村问题。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校与乡村企业、合作社等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博士生提供实践锻炼和科研创新的舞台,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最后,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为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博士生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等,以消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创造的能力。
2、为了乡村振兴的持续推动,不仅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更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是提升本土人才素质的关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紧密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涵盖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培训中表现优异的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机会,以此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将培训成果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3、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需要着力优化人才使用环境,从多个维度为人才创造更佳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首要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通讯和住房等条件,让乡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其次,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应鼓励创新思维,促进跨界合作,为人才打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和创业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此外,加强人才服务同样不可忽视,应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涵盖职业规划、项目对接、融资支持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4、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需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企业间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首要任务是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作为连接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企业的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产业升级。其次,加强科技项目的精准对接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组织对接活动,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与乡村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准匹配,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此外,还应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鼓励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