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探讨
李春艳
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 玉溪 651111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复杂工程不断涌现,对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控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流程不规范、责任划分不清晰、监督手段滞后等,同时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质量风险点,国内外学者在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针对不同工程类型、不同施工阶段的动态化、精细化质量管理仍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探索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标准,确保消防设施材料质量
建立严格的材料质量管控体系对消防管道、喷淋头、报警设备等关键材料实施"三证一检"制度,即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并按规定比例进行现场抽样检测,针对不同类别的消防材料,应制定差异化的验收标准:对防火涂料需重点检测耐火极限和粘结强度,消防阀门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电线电缆必须复核阻燃性能指标,验收过程应采用"三方见证"模式,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并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如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探伤仪等,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实施材料二维码追溯系统,实现了从进场验收到安装使用的全过程质量追踪,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混入,现代消防工程材料管理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议引入BIM 技术建立消防设施材料库,将材料参数、检测报告等信息集成至三维模型中,实现可视化质量管控,对关键材料如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系统等,可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质量档案。
2. 强化隐蔽工程过程检查,落实消防管道安装规范
针对消防管道安装这一关键隐蔽工程,必须建立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检查体系,在施工前严格审查施工方案,重点确认管道走向、支吊架间距、套管设置等关键参数是否符合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实施"三检制",即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监理复检,对管道焊接质量采用渗透检测或射线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对沟槽式连接进行密封性试验,某超高层建筑项目创新采用BIM+AR 技术,利用三维模型比对和增强现实叠加,实现了管道安装质量的实时可视化检查,将安装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
随着技术进步消防管道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正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议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安装时预埋温度传感光纤,实现 对大型综合体项目可采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定期对吊顶内隐蔽管道进 环节应建立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将管道试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影像等 M 模型 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链条,要重点关注管道抗震支吊架的安装质量 能测试,某机场项目创新应用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进入管道内部拍摄高清影像, 焊缝质量和内壁防腐状况。
3. 实行分层分段旁站监督,把控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
防火涂料施工具有工序复杂、环境敏感、质量隐蔽等特点,必须建立全过程、精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监督人员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将钢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再按照底漆、中间层、面层的施工顺序实施分层次监督,重点监督内容包括基面处理质量、涂层间隔时间、施工环境温湿度等关键要素,特别是要对结构焊缝、螺栓节点等细部位置的涂装质量进行专项检查,监督过程中采用"定人定岗"原则,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监理人员全程旁站,并使用测厚仪、粘结强度测试仪等专业设备进行现场抽检[2]。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监督正逐步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建议引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将施工计划、检查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集成管理,实现质量问题的实时预警和闭环处理,对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进行涂层表观质量巡检,结合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检测涂层缺陷,监督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包括喷涂压力、喷枪距离、走速等参数的控制,必要时可引入自动化喷涂设备保证施工一致性。
4. 开展消防系统联动测试,验证喷淋与报警功能有效性
测试前应编制详细的测试方案,明确测试范围、测试流程和验收标准,重点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关键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逻辑是否符合GB50166-20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的要求,测试过程应采用"分区测试、整体联动"的原则,先对各防火分区进行单点触发测试,验证区域设备的响应性能;再进行全系统联动测试,模拟真实火警场景下的系统整体运行状态。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消防系统联动测试正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测试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如烟温复合测试仪、水流指示器测试装置等,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大型综合体项目可考虑采用分布式测试方法,组建多个专业测试小组同时对不同区域进行测试,并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测试数据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
5.规范施工缝防火封堵工艺,保障建筑防火分区完整性
严格遵循"清理基层-安装背衬材料-分层填塞防火密封胶-表面处理"的标准工艺流程,针对混凝土结构缝、金属管道贯穿孔等不同封堵部位选用相适应的防火封堵材料,对水平施工缝应采用具有自流平特性的防火密封胶,确保填塞密实无空隙;竖向施工缝则需选用高粘结强度的膨胀型防火封堵材料,防止材料沉降脱落,某超高层项目创新采用BIM 技术进行施工缝三维定位,模型深化提前优化封堵方案,将施工缝防火封堵合格率提升至97%以上。
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封堵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植入式传感器实时监测封堵材料的固化状态和密实程度,对重要部位的防火封堵,可采用 X 射线或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非破坏性检测,验证封堵的完整性,材料选择方面优先选用通过国家消防产品认证的环保型防火封堵系统。其耐火性能应符合GB/T9978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的标准要求,未来可探索将纳米技术应用于防火封堵材料研发,提升材料的耐火性能和施工便捷性,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专项培训,建立施工人员技能认证制度,从源头保障防火封堵施工质量。
结语:
构建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品质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当前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方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质量控制体系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演进,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工程实体质量,还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质量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最终实现工程建设品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洪林.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工地建设 [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 (12): 152-153.
[2]闫玉恒.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32):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