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分数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作者

黄卓金

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引言

分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重要内容,学生从整数认识向有理数认识过渡的关键节点就在于分数学习。苏教版教材的分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具体直观到抽象符号的有效过渡,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立足苏教版教材使用实践,探索分数认识教学中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路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分数概念建构。

一、基于直观操作的分数初步认识策略

(一)运用实物操作建立分数的直观表象

三年级引入分数概念时,苏教版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利用起来。“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让学生亲手折纸、分披萨、切水果,操作中感知到的是“平均分”和“其中的一份”两个关键要素。教学1/2 时,学生对折正方形纸片后能直观看到: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涂色的一份恰好是这张纸的1/2。实物操作让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可见可触,更关键的是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分数与“部分-整体”关系的初步联系。折、剪、拼、摆等大量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后续的抽象理解因此获得了坚实的感性基础。

(二)借助生活情境深化分数意义的理解

生活中的分数无处不在,分数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概念理解的深化就能得到促进。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设计的“分享美食”情境是:4 个小朋友平均分享一个蛋糕,每人得到蛋糕的1/4;其中一个小朋友把自己那份又分给另一个小朋友,后者就得到了2/4。情境创设让学生理解分数基本含义的同时,还初步感知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苏教版教材运用“分月饼”“分苹果”等生活化素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分数学习不再是机械符号记忆,而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意义建构过程。

二、构建图形表征与符号理解的桥梁

(一)运用多元图形表征促进概念转化

直观操作到抽象符号之间,图形表征是重要的桥梁。苏教版教材在分数教学中把圆形、长方形、线段等图形大量用来表示分数,半抽象的表征方式帮助学生的认知实现 稳过渡。教学3/4 时,圆形的四分之三用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也用来表 的3 份”这一本质,而非依赖具体图形形状。对比不同图形表示的 3/4,学生把分 质属性逐渐 来。数线上的分数表示把分数纳入数的体系,学生认识到分数也是数,在数线上能找到 位置。多元化的 形表 策略为学生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符号搭建起认知阶梯。

(二)强化符号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实现抽象思维的关键环节是分数符号的理解。引入分数符号时,苏教版教材注重的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分母含义以及分数线作用。教学中“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把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看到3/5 这个符号,学生能说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 份,取其中3 份”;给定图形表征,学生能写出对应分数。双向转化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分数符号意义的理解。比较2/3 和3/2 的不同含义,学生深刻理解到分子和分母位置的重要性。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分数符号表示结果并解释符号含义,符号运用与意义理解相结合,形式到内容的统一真正得以实现。

三、培养从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一)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引导思维提升

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是从直观到抽象过渡的必要条件。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了问题链:学生用纸片折出1/2 和1/4,直观比较得出 1/2>1/4; ;“不用折纸,你能比较1/3 和1/5 的大小吗?”的提问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想象;“1/7 和1/9 哪个大?你是怎么想的?”的问题促使学生脱离具体表征,运用分数意义进行推理。递进式问题设计把学生思维从依赖直观材料逐步引向独立抽象思考。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从具体折纸验证1/2=2/4=3/6 开始,学生发现规律后,最终用字母把分数基本性质表示出来。问题链设计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螺旋式提升。

(二)注重概念本质的抽象与概括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真正的数学理解所需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单位“1”概念后,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是单位“1”。形式虽有变化,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本质始终不变。分数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把谁平均分”“分成几份”“取几份”等关键信息,而非被具体情境束缚。“把12 个苹果的1/3 分给小明”和“把全班人数的1/3 选为班干部”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情境虽不同,数量关系的本质却相同。注重本质、强调概括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后续学习分数运算和应用的基础由此奠定。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分数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对苏教版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让我们构建出“直观操作—图形表征—符号理解”的三阶段教学模式。遵循认知规律的渐进式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建立正确分数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保障。未来教学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更加精准的教学支架需要设计出来,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跨越,分数的本质得到真正理解,后续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由此打下。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小学数学分数概念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04):45-52.

[2] 王晓燕,刘洁.基于直观想象的小学分数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8):89-95.

[3] 陈丽君,赵东方.苏教版教材分数内容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J].小学数学教育,2024,43(05):12-16.

[4] 李芳芳,杨帆.从具象到抽象:小学生分数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42(03):78-84.

[5] 周建华,孙敏.图形表征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43(1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