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革新策略

作者

孔佳妮

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幼儿园

引言:创造教育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而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重要载体,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直 创造教育目标的实现。 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虽在不断改进,但仍存在诸多与创造教育理念不符之处, 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研究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革新策略,对于优化区域活动效果、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开放性不足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在开放性上存在明显欠缺,不利于幼儿创造潜能的发挥。许多材料的功能和玩法被预设,幼儿只能按照固定的方式使用,缺乏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材料的结构单一,难以组合、变形或进行多种方式的操作,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此外,材料的来源较为局限,多为成品教具,缺乏自然物、废旧物品等可让幼儿自由改造的材料,使得幼儿在与材料互动过程中难以展现独特的想法和创意,与创造教育所倡导的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理念相背离。

(二)材料层次性欠缺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足是制约区域活动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创造需求的重要问题。在同一区域中,材料的难度、复杂度往往较为单一,未能考虑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因材料过于简单而失去探索兴趣,难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能因材料难度过大而产生挫败感,不敢尝试创新。这种 “一刀切” 的材料投放方式,无法为不同幼儿提供适宜的挑战和支持,不利于每个幼儿在自身基础上发展创造思维和能力。

(三)与创造教育目标契合度低

材料投放与创造教育目标的契合度较低,使得区域活动难以有效服务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部分材料虽能吸引幼儿参与,但仅停留在娱乐层面,缺乏与创造教育目标的关联,无法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表达。材料的投放未充分考虑创造教育所关注的问题解决、想象联想、合作探究等要素,难以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获得相关能力的锻炼。此外,材料的更新与调整未能结合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导致材料无法持续为幼儿的创造活动提供支持,影响创造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二、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革新策略

(一)设计开放性材料,拓展创造空间

以创造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选择那些具有多种用途、可灵活组合、能被幼儿自由改造的材料 罐等,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操作,探索材料的不同玩法和功能。 鼓励幼儿利 用废旧纸盒搭建不同的建筑、用颜料在石头上进行个性化装饰等。同时,丰富材料的来源 ,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引入区域活动,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使用模式,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层次性材料体系,满足差异需求

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体系,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创造需求。在深入了解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活动的目标,将材料按照难 行分级投放。在同 区域内设置基础层、提高层和挑战层的材料,基础层材料适合能力较弱的幼儿 索和尝试,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层材料为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挑战层材料则为能力较强的幼儿设置更高的目标,激发

他们进行更复杂的创造活动。

(三)强化材料与创造教育目标的关联,凸显教育价值

强化材料投放与创造教育目标的紧密关联,使材料成为实现创造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在投放材料前,明确该区域活动所承载的创造教育目标,如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想象能力、合作创造能力等,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和设计材料。材料应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如设置需要幼儿通过组合材料解决的问题情境;能支持幼儿的想象表达,如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想法;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创造,如投放需要多人共同操作才能完成创作的材料。

三、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革新策略的实施价值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通过投放开放性材料,幼儿能够摆脱固定玩法的束缚,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层次性材料体系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挑战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创造的自信心,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材料与创造教育目标的紧密关联,引导幼儿在操作材料时进行深度思考和创新表达,有效激发了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创造天性得到充分展现。

(二)提升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

革新后的材料投放策略使区域活动更符合创造教育的理念和幼儿的发展需求,提升了活动的教育质量。开放性材料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活动更具吸引力和探索性;层次性材料确保了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与创造教育目标关联紧密的材料则增强了区域活动的教育针对性,使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玩耍,而是具有明确教育导向的学习过程。这些都使得区域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提升。

(三)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材料投放革新策略的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创造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过程,能有效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设计和投放材料时,教师需全面考量幼儿的创造需求,将目光聚焦于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和创造性发展,这一过程迫使教师跳出传统 “知识传授者” 的角色定位,向 “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 转型。教师会主动加强对幼儿与材料互动过程的观察,细致捕捉幼儿的行为表现,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想法和潜在需求,并据此不断调整材料投放的种类、数量和方式。这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创造教育理念的认知,使其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内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进而在持续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形成与创造教育相契合的教育风格。

结束语:创造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革新是提升区域活动质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针对当前材料投放存在的开放性不足、层次性欠缺及与创造教育目标契合度低等问题,通过设计开放性材料、构建层次性材料体系及强化材料与创造教育目标的关联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提升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未来,还需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创造教育的新要求,持续探索材料投放的革新路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沃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江燕.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研究[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5, (S1): 95-96.

[2]李淑玲.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取和投放[J]. 山西教育(幼教), 2025, (01): 97-98.

[3]刘美. 自然主义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研究[D]. 安庆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