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向维度

作者

于子淋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两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深刻把握。从历史维度看,其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理论维度上,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拓展理论创新空间。实践维度里,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实践稳步推进,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深入探究“两个结合”的多维度意义,有助于更全面、精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之维;理论之维;实践之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够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涵养着马克思主义历史传承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品格,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纵深发展的价值引领。

一、历史之维:“两个结合”百年演进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糜烂,中华民族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中华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庄严的历史使命,立足中国具体国情,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大旗高举在中华大地,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决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展示出鲜明的民族品格和实践勇气,创造性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了实践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我们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辟了新境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并系统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应该依靠的力量源泉和骨干领导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二、理论之维:“两个结合”向下扎根的思想土壤

“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具有内在的思想认识基础。第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精髓规定着第一个结合,这是我们学习、研究、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在实践中始终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唯物辩证法精髓为原则,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真理,遵循真理,坚持科学的认识方式。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度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内容,积淀着抹不去、斩不断的文化之根,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在理念层面互相融通,与中华文明中的许多思想和理念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描绘了中国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和国家治理目标的美好愿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曾提出诸多治理理念与举措。孔子周游列国,所欲实现的也正是“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还有荀子言“知之不若行之”,王阳明言“知行合一”。“知”与“行”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最终构成了儒家修身治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三、实践之维:“两个结合”在新征程中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两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根本的是要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首先,明确“两个结合”的实施主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贯彻执行“两个结合”的“生力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实现今天的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历史阶段,我们党勇毅前行,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思想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基因赓续者,同时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诚拥护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胜利,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其次,坚持“两个结合”的价值引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同气相求,同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的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人民这个概念要从根本上融入进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导向,始终把人民性作为第一属性贯彻落实到实现“两个结合”的全过程。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哲理融入“两个结合”中,今天,要让“利民”和“为民”的思想源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充分涌流,把“两个结合”厚植于“民本”、“仁爱”等优秀传统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