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网调度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的新需求与应对策略
袁坤 吴豪
德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618000
摘要:城市燃气管网调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面临诸多挑战,如供应中断风险增加、管网运行稳定性下降以及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传统调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燃气供应的高可靠性需求。本文深入分析极端天气对城市燃气管网调度带来的新需求,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应急协同等策略提升调度系统的韧性与适应性,以保障城市燃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城市燃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城市燃气管网;极端天气;调度策略
引言
城市燃气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提供稳定燃气供应的重任。在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燃气管网的运行和调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极端天气不仅影响燃气的正常输送,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公共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城市燃气管网在极端天气下的调度新需求,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极端天气对城市燃气管网调度的新需求
(一)供应保障需求的提升
极端天气对城市燃气供应的稳定性构成直接威胁。首先,极端低温可能导致天然气的液化和运输受阻,影响气源的供应稳定性。其次,暴雨、洪水等灾害可能淹没燃气站场或破坏输气管道,导致燃气供应中断。此外,极端天气还可能引发电力系统故障,进而影响燃气管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在这些情况下,传统的供应模式难以满足城市对燃气的持续需求。因此,城市燃气管网调度需要从多方面提升供应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气源供应体系,通过增加备用气源、优化气源调配路径等方式,降低单一气源供应中断的风险;二是加强对气源供应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上游气源的动态监测,提前预判供应风险并采取措施;三是完善应急储备机制,通过建设地下储气库或增加高压储气罐等方式,增加城市燃气的应急储备量,确保在极端天气下能够满足居民和重要用户的用气需求。
(二)运行稳定性需求的增强
极端天气对燃气管网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温、低温、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可能导致管网材料老化加速、密封性能下降,进而引发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极端天气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滑坡等,对埋地燃气管道造成破坏。此外,极端天气还可能影响燃气管网的输配效率,例如暴雨可能导致排水系统堵塞,增加管道内的水压,影响燃气的正常输送。为了增强管网的运行稳定性,需要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入手:一是采用高性能的管网材料和先进的防腐技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泄漏风险;二是优化管网布局,通过增加冗余设计、优化管道走向等方式,减少地质灾害对管网的影响;三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管网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管网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管网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
二、城市燃气管网调度的技术创新策略
(一)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
极端天气对城市燃气管网的运行状态提出了更高的监测要求。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管网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快速识别和预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系统能够有效捕捉管网运行中的异常波动,提前发现泄漏、堵塞或压力异常等问题,从而为调度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在关键节点安装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结合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潜在故障点。此外,智能化监测系统还可以与气象数据进行集成,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频率和预警阈值,从而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这种智能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不仅能够提升管网运行的安全性,还能显著降低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停气风险。
(二)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调度模型构建
大数据技术为城市燃气管网调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极端天气下,燃气管网的供需关系和运行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经验调度模式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需求。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调度模型,可以对海量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实现对燃气管网的动态优化调度。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用户需求变化、管网状态等多种因素,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优化,生成最优的调度方案。例如,在极端低温天气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模型可以预测居民用气需求的增加,并提前调整供气策略,确保燃气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大数据驱动的调度模型还可以与智能化监测系统相结合,实时反馈管网运行状态,进一步优化调度决策。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调度模式不仅提高了调度的精准性和灵活性,还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和运营成本。
三、城市燃气管网调度的管理优化与协同机制
(一)调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城市燃气管网调度管理体系的优化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基础。传统调度管理依赖于人工经验,难以适应极端天气带来的复杂变化。因此,需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构建现代化的调度管理体系。首先,通过建立燃气管网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测。这种模型能够整合历史数据、气象信息和实时监测数据,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优化调度管理流程,引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调度算法,能够根据需求变化和管网状态动态调整供气策略。例如,在极端低温天气下,智能调度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用气高峰区域,并优化气源分配,确保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预案信息库,确保在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通过这些措施,调度管理体系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实现高效、精准的运行管理。
(二)跨部门应急协同机制的构建
极端天气事件的复杂性要求城市燃气管网调度必须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应急响应效率。首先,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框架,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与分工。例如,燃气企业负责管网抢修和供气保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资源和指挥调度,气象部门提供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其次,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和协同决策。例如,京津冀地区通过跨区域合作协议,实现了气象数据、燃气管网运行数据和应急资源的共享,显著提升了区域协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此外,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合演练,能够提高各部门在极端天气下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跨部门应急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燃气管网在极端天气下的抗灾韧性。
结论
城市燃气管网调度在应对极端天气时,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需求。通过对极端天气下供应保障、运行稳定性以及应急响应能力的深入分析,结合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调度模型以及多能源协同调度的技术创新策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调度管理体系的优化、跨部门应急协同机制的构建以及公众参与和安全教育机制的强化。这些策略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燃气管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韧性与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毛宁宁.城市燃气管网运行重大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04):73-75.
[2]黄佳丽.城市燃气管网运行安全现状分析与措施建议[J].上海煤气,2024,(02):29-31.
[3]孙逸林,郑小强.城市燃气管网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协同治理模式研究[J].灾害学,2024,39(03):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