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与实践研究

作者

任立学 于芹

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 733100

摘要: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提升学生成绩和检验学生作业等方面展开,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重融入个人素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践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原则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遵循四个原则。首先是综合性原则。在评价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时,单一方面的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从全面的角度出发,结合字词识记、语句表达、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获取学生学习进度的反馈。另外,发展性也是评价的原则之一,要求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以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提高其思维能力。最后,教学评价应遵循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语文的学习中,会涉及很多的字词和语句,教师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字词句背后的含义,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从而提升自身的想象力[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践方式

(一)认识评价理念,注重评价主体

随着教育的不断优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转变传统评价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例如,“以人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一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刻体会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司马光》《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这些文章突出了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的行为与思想过程,感受这一美好品德带来的力量。为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让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演绎,通过语言对话与肢体动作,实现对教材知识的全面掌握。

教学评价不是只有教师才可以进行,想要实现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当中来。在开展语文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关注好学生的发展特征,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出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学会转换思维,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令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关注,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令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关注他人的同时反思自我,从而令他们学会自我批判,提升评价技能。

(二)培育核心素养,加强学习反馈

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反馈。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其当前阶段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用、考试检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将实践课程融入教学计划中,令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体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综合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回应,在获取学生的回答后应给予鼓励,并给出中肯的建议,令学生能够及时地获得反馈,从而进行反思[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在课上留出时间,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他们以生活中学校的场景为起点,表达出自己对文章中场景的想象,从而提升想象力与表达技巧。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从其他成员的想象中体会到与自己不同角度的想法,拓宽了自身思考方式的同时,实现了文章与生活的融合。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篇仿写作业,让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手法,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方式写句子,从中获得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及实际的应用能力。这种方式令学生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教师通过评价可以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令学生获得了技能的提升,增强了语文素养。

(三)优化评价方式,强化评价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常会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进行的活动给予口头上的鼓励,适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反馈时,应注意好语气态度与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够缓解紧张的心态,使其能认真听取建议。尤其是面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避免各种不好的语气的行为,以免令学生感到紧张不安,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时刻坚持好鼓励的态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教师的反馈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头与书面两种形式来进行表达。口头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地获取教师的态度,并清晰地明确改进的方向,从而提升自己积极的心态。而书面评价大都是从作业的批改、家长反馈中来进行。教师通过书面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可以使他们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从而实现家校联合,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通过优化评价方式,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精准有效,强化了评价效果,促使小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深化对评价理念的理解,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革新,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评价理念的认知,重视学习反馈,通过优化评价方式来增强评价效果,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华权.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2024,(16):54-56.

[2]李丽芬.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路径分析[J].教育,2024,(10): 51-53.

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4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WW〔2024〕YBGH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