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

作者

陈春波

深圳大唐宝昌燃气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10

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手段,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电网结构日趋复杂,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精确的定值校核能够有效预防保护误动、拒动等事故,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该技术通过科学计算和仿真验证,确保保护装置在故障时准确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

引言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电力系统正经历深刻变革,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也面临转型升级。传统校核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交直流混联等新型电网的运行需求。现代校核技术融合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实现了从静态校核向动态校核的转变,显著提升了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1继电保护定值校核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定值校核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计算与验证,确保保护装置的整定参数能够准确识别电力系统故障并可靠动作。其基本原理建立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电网数学模型,包括线路参数、变压器特性、系统运行方式等关键数据。校核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基于短路计算确定故障电流分布特性,二是根据保护原理计算动作阈值,三是通过仿真验证保护的选择性与灵敏性。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最大运行方式下的保护灵敏度与最小运行方式下的选择性之间的协调,同时还需计及设备耐受能力与系统稳定要求的约束条件。现代校核技术进一步引入了可靠性分析理论,通过概率评估方法量化保护系统的误动与拒动风险,使定值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整个校核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电力系统安全导则,确保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隔离。

2继电保护定值校核的关键技术

2.1电力系统建模与参数辨识技术

电力系统精确建模是定值校核的基础,需要建立包含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关键难点在于系统参数辨识,特别是新能源场站等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动态阻抗特性建模。现代建模技术采用频域阻抗扫描与时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PMU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核与修正。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还需建立换流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详细开关模型,准确表征其故障响应特性。此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系统拓扑结构动态变化,需要开发自适应网络建模算法实时跟踪系统运行方式。

2.2复杂故障分析与计算技术

现代电网故障特征日趋复杂,传统对称分量法已难以满足需求。先进的故障分析技术采用相域建模方法,可准确计算含电力电子设备系统的非对称故障电流。针对新能源高渗透系统,需要开发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故障计算方法,精确模拟变流器的限流特性。对于多端直流系统,需建立直流故障计算的等效模型,分析直流保护与交流保护的配合关系。此外,还需研究复杂故障(如跨线故障)的精确计算方法,确保保护定值在各种故障类型下都能可靠动作。

2.3保护配合与整定优化技术

保护定值校核的核心是确保各级保护的选择性配合,现代整定技术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满足速动性、灵敏性要求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针对环状网络,开发了基于图论的保护分区优化方法,实现保护范围的合理划分。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提出了自适应整定策略,根据运行方式自动调整定值。此外,基于风险评价的保护协调方法可量化评估定值方案的可靠性,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最优整定参数,在复杂运行条件下实现保护的最佳配合。

2.4数字化校核与仿真验证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发展,定值校核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虚实映射的校核环境,支持保护方案的在线验证。基于云平台的协同校核系统实现了多专业数据的共享与校核流程的标准化。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定值优化,通过机器学习历史故障数据,自动推荐最优整定方案。实时数字仿真(RTDS)技术可模拟各种极端工况,验证保护定值的适应性。此外,区块链技术用于确保校核过程的可追溯性,建立从计算到执行的完整信任链,提升校核结果的可靠性。

3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与自适应整定技术发展

未来继电保护定值校核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整定过程的智能化转型。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特征提取算法可自动识别系统运行状态,动态调整保护定值参数。自适应保护系统将结合实时量测数据,通过在线仿真计算持续优化整定方案,提升保护装置对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将构建保护整定专家系统,实现保护方案的智能推荐与自动生成,显著提高校核效率与准确性。

3.2数字孪生与协同校核平台建设

数字孪生技术将推动校核模式向虚实结合方向发展,构建覆盖全网的数字化校核环境。基于云边协同的校核平台可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与分布式计算,支持保护方案的在线验证与动态优化。区块链技术确保校核过程的可信追溯,建立从计算到执行的完整信任链。跨专业协同校核系统将打破传统专业壁垒,实现继电保护与自动化、通信等系统的联合仿真与协同优化。未来,随着5G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校核平台将实现更高效的实时数据交互和更精准的仿真预测能力,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3.3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性提升

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校核技术将重点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建模与仿真能力。针对弱馈系统特性,开发新型保护原理与整定方法,解决传统保护灵敏度不足问题。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保护协调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实现交流与直流保护的有机配合。此外,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定值协同优化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提升复杂电网条件下的保护系统整体性能。随着虚拟同步机、柔性直流等新技术应用,校核技术将向多时间尺度发展,同时考虑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过程,建立更完善的保护整定理论体系,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结束语

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技术的创新发展将持续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水平的提升,随着数字孪生、智能算法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未来定值校核将向智能化、自适应方向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保护方案。这一技术的进步不仅关乎电网安全,更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必将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宁有智,冯福志,林钰程,方洁.海上平台继电保护装置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0):190-192.

[2]陈博,梁宁,赵养齐.炼化企业电网继电保护定值计算[A]第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电气设计与应用论文大赛入选论文集[C].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2024:5.

[3]冉一丁,孙晓雷,李智诚,魏震,唐守克,陈德坤.基于继电保护装置定值校验仪的定值校核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3):32-35.

[4]刘莹,严慜,赵崇娟,毛鸿飞,许光德.继电保护定值智能化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现与优化[J].华东科技,2024,(01):92-94.

[5]苏国伟,王凤军,杨超,李焕,李克飞,李志强.基于新能源场站继电保护定值模型研究[A]2023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工作交流会暨专业技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