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袁明伟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271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良好的行车舒适性、施工便捷性和维修方便性,成为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型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施工经验,优化施工工艺,对于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多种显著特点。其表面平整度高,能够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减少车辆颠簸和噪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优异,尤其在湿滑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施工便捷是另一大优势,沥青混合料可在工厂预制后运输至现场,摊铺和压实过程相对快速,缩短了工期。此外,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维修方便也是其特点之一,局部损坏可通过简单的修补工艺快速恢复,减少交通中断时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柔韧性较好,能够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减少裂缝的产生。最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色彩多样,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色,满足不同场景的美观要求。这些特点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首选材料。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

2.1材料配比与质量控制问题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配比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核心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配比精准度的把控常面临挑战。沥青、集料及添加剂的比例若设置不当,将直接削弱混合料的整体性能。具体而言,沥青含量偏高或偏低,均会对路面的耐久性及抗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沥青过多可能导致路面软化、车辙加深,而沥青过少则会使路面脆性增加,易产生裂缝。同时,集料的级配若不合理,将影响混合料的密实程度,进而削弱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此外,原材料质量的波动也是一大隐患,如沥青黏度不达标、集料含泥量过高等,均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质量稳定性。若这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路面将可能在早期阶段就出现损坏,如裂缝、车辙及松散等现象。

2.2施工工艺不规范问题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工艺的标准化与规范执行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混合料的生产与运输环节,温度控制的不当往往导致混合料性能受损。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沥青的老化过程,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效果。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操作速度、摊铺厚度及均匀性若未得到严格控制,路面将可能出现波浪状或不平整的现象,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同时,压实工艺的不规范也是一大问题。压路机的碾压遍数、速度及温度若未得到妥善控制,将导致路面密实度不足,进而削弱路面的强度与耐久性。

2.3环境与外部因素影响问题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受环境与外部条件的影响较为复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混合料的性能将受到显著影响。高温环境下,沥青易软化,导致路面抗车辙能力下降;而低温环境下,混合料难以压实,影响路面的密实度与强度。此外,降雨或湿度过大也会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水分含量的增加将削弱混合料的粘结性能,同时影响压实效果。另外,交通荷载与地基条件也是影响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路面开裂,而重型车辆的过早通行则可能损坏尚未完全固化的路面结构。这些外部因素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与应对,将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并对路面的整体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3基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

3.1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

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基础。沥青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交通荷载确定,如高温地区应选用高黏度沥青,低温地区则需使用低温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集料的选择应注重其硬度、耐磨性和级配,确保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添加剂的使用也至关重要,如抗剥落剂可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抗老化剂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配比设计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含量和集料级配,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裂性、抗车辙性和耐久性。合理的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

3.2混合料生产与运输控制

混合料的生产与运输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干燥温度和混合料拌和温度,确保混合料性能稳定。拌和时间应充分,使沥青均匀包裹集料,避免出现花料或结团现象。运输过程中,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影响摊铺和压实效果。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混入混合料中。此外,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确保混合料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摊铺。严格的生产与运输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3.3摊铺与压实工艺优化

摊铺与压实作业对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摊铺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摊铺机的行进速度、铺设厚度以及铺料的均匀性,以确保路面表面平整,无波浪状起伏。同时,摊铺温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温度过高会加速沥青老化,而温度过低则会妨碍后续的压实作业效果。在压实工艺方面,需根据混合料的具体类型以及施工时的环境条件来灵活调整。初压、复压和终压各阶段的碾压遍数、压路机的行进速度以及碾压温度均需合理搭配,以确保路面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此外,压路机的操作应保持稳定,避免急停急启等突兀动作,以免在路面上留下轮迹或引发裂缝。

3.4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前,需对材料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对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施工后,需对路面进行检测,如平整度、密实度、厚度和抗滑性能等指标需符合规范要求。检测方法包括无损检测和取样检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此外,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可控。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是保证路面长期性能的基础。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耐久性和行车安全性。通过深入研究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路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我们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支持,助力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学民.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汽车周刊,2025, (01):165-167.

[2]郭利彦.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22):91-93.

[3]冉玉莲.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13):28-30.

[4]唐国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6):61-63.

[5]管士宁.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居业,2022,(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