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中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探究

作者

陈宇

临沭县水利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水闸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拦水、泄水、抬高水位等作用,不仅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伴随水利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水闸的设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确保水闸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高效运作,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社区进步,成为了当前水闸设计领域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进行探究,旨在为行业内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闸闸室;岸墙;分离式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防洪、灌溉、调控水资源的重要设施,其整体设计合理性影响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水闸闸室为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等优势,利用分离式方式进行水闸闸室与岸墙设计,实现水闸闸室的整体性,解决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受力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提升水闸闸室的运行效益,保障水闸的安全与可靠。

1水利工程中水闸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方应该提升对于水闸工程施工品质的注重,而且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先进高效的水闸施工技术设备展开应用,做好相应具体内容的管理家庭作业,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水利水电质量。水闸如果设置在水源的岸边,可以起到控制水量的作用,涵洞式水闸还能够防止洪水。水闸在水利工程中能够控制上游的水位,对下游的泄水量起到控制的作用,对水利的水电工程蓄水进行保护。如果向下游排除超大量的水量,泄水闸可以起到控制水量排除的作用,减少水的冲刷造成的损害。河口堤段的挡潮闸可以保护水利水电的工程安全,涨潮时关闭,退潮时开闸引入水流量,维持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转。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设备及管理对工程建设来说一样重要,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与此同时重视技术设备及管理两项具体内容,从而促使工程项目的作用能够获得合理发挥。

2水闸结构分析

水闸结构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闸室,二是上游连接段,三是下游连接段。在这些结构中,上游连接段主要用来引导水流,使其顺畅地流入闸室,其设有防冲槽、铺盖、翼墙、护底以及护坡等设施,可以起到防冲与防渗的作用。下游连接段主要承接下游河床水流,其设有护坦、下游翼墙、护坡、海漫以及防冲槽等设施,可以起到下泄水流动能消除的作用。闸室,水闸的主体结构,包括底板、闸墩、闸门、工作桥以及启闭机等部分组成,其中,底板是整个水闸主体结构的基础,主要把闸室所承担的上部结构重量传递给水闸的地基,实现闸室的防渗与防冲目标;闸门承担的是挡水功能,可以对过闸的水流量进行控制;闸墩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承担闸墩上部结构的整体重量,并达到分割闸孔的目的,对水闸主体结构具有直接决定性影响。

3水利工程中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

3.1岸墙结构设计

岸墙结构设计在水闸施工建设之前,是水闸闸室与河边连接的重要设施,承担河道两侧土体压力,缓解地基压力对水闸闸室的威胁,为水闸结构安全、可靠提供支持。岸墙设计需要进行实地勘查,测量地势、土体结构等相关数据,确保岸墙与地势地形、土体条件、水流特点等相符合,保障岸墙结构的强度以及可靠性。岸墙结构设计一般利用混凝土作为材料,岸墙上部分为承重梁,中部进行镂空设计,在确保岸墙结构整体稳定的条件下,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成本。在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设计中,岸墙以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将钢筋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结合水利工程具体情况,科学计算并设计岸墙底板厚度、宽度,为提高岸墙的抗压性能与防渗性能,利用分缝的方式对岸墙进行处理。岸墙顶部设置交通桥,为后续岸墙检修提供便利。岸墙与水闸闸室闸墩为平行设计,合理设置岸墙结构前端与闸墩的距离。结合水利工程使用年限、水流冲击特点、当地气候条件等,对岸墙进行材料填充,提高岸墙结构整体可靠性。为提高岸墙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将砖石作为岸墙结构的材料之一,同时,为提高岸墙的摩擦性能,降低地基压力带来的影响,在岸墙填充过程中,增加分隔栏的数量,让岸墙露出的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发挥钢筋混凝土具有的抗冲击作用。可以通过缩小地基面积的方式提升岸墙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但需要优化岸墙的底部高度,确保岸墙受力均匀。计算钢筋在岸墙结构中的合理层数、低于地面以及高于地面的钢筋长度,提高岸墙结构的抗水流冲击以及抗土体压力的性能,避免岸墙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3.2水闸闸室结构设计

水闸闸室承担着水流冲击带来的压力,其结构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直接影响水闸的运行效果。水闸闸室设计要重视整体性问题,采用横向结构进行设计,在闸室中间增设横梁。从上游开始设置横梁,计算每一个横梁之间的距离,其中,中隔梁发挥胸墙的作用。水闸闸室设计还需要分析地基的承载能力等,利用强度高的混凝土材料进行设计,提高水闸闸室强度。合理设计闸墩、底板等构件的位置,利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闸墩施工材料,增加中部闸墩的厚度,适当降低两边闸墩的厚度。将主门阀设置在上游闸墩,计算主门阀的合理宽度,将检测阀门设置在上下游的主门阀处,计算检测阀门的合理宽度,避免阀门宽度过宽,对闸墩稳定性带来影响。为便于主门阀的检修,合理设计交通桥的位置,计算交通桥的宽度。水闸闸室的下游,设计合理宽度与长度的公路桥,为检修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为提高水闸闸室的整体强度,利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公路桥、交通桥施工,提高闸墩之间的联系密切度。将止水技术应用到水闸闸室结构设计中,在主门阀位置增设止水装置,避免水进入水闸闸室内部,对水闸闸室结构整体性造成破坏。

3.3过渡带设计

岸墙与闸墩在水流冲击影响下,二者出现摩擦现象,为此,在它们中间设置过渡带,将二者隔离,进而采取措施,让过渡带与岸墙相联系。过渡带设计要重视其稳定性,选择强度高的材料进行施工设计,体现过渡带具有的隔离以及缓冲功能。结合河道整体长度以及水利工程的位置,在河道的上、中、下游部分增设过渡带与岸墙联系设施,合理设计水阀的位置,降低水流对岸墙的冲击力,避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此外,水闸闸室两侧设置过渡带与岸墙联系设施需要利用混凝土作为材料,提高该设施强度。过渡带与岸墙联系设施的混凝土浇筑分为两次进行,第二次需要在地基稳定后进行。如果施工区域为软土地基,需要结合土质情况,选择合理的地基加固技术,避免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问题影响水利工程效益与安全。

3.4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河道两岸的地质条件、土壤情况对岸墙施工带来影响,因此,在施工之前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地基稳定性、强度,保障岸墙结构稳定性,提高岸墙施工质量。例如,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降低自身承载力,容易对岸墙稳定性带来影响,影响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益。采取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例如,利用换填、夯实、混凝土注浆等方式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地基稳定性,其中,换填法是利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替换地基中的软土;夯实法是利用相关机械设施对土壤进行捶打或者振动,增加土壤密度,达到地基夯实的目的;混凝土注浆是利用钻孔施工方式,以高压喷射或者静压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改善地基结构,提高地基强度。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中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益,延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因此,需要提高对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的重视,确保水利工程有效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新,郑森文.水闸结构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发展,2017,001(8): 53-54.

[2]陈昌杰.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3107.

[3]张志方.浅析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的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7,(3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