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
段艳琴
师宗县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师宗 655700
摘要: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作为实现林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深入剖析当前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精准找出在人才结构、资金投入、推广模式以及林农参与等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基于广西等地的实践案例,提出以科技赋能、体系优化、服务创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着重强调示范引领、数字平台建设以及多元主体协同的重要意义,为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实践路径,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程;数字平台
一、引言
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作为连接林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的关键桥梁,在提升基层林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体系[1]。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推广效率低下、技术落地困难等诸多挑战。本文紧密结合广西油茶产业升级、八渡笋高效培育等多地实践案例,充分考虑政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对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瓶颈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推广体系架构基本成型
我国当前已构建起"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推广体系为主体、科研教学单位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2]。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有县级林业推广机构2189个、乡镇林业站3.2万个,初步实现省域推广网络全覆盖。广西、福建等地通过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体系,在油茶、桉树等优势产业领域实现良种技术全域覆盖,如广西油茶良种应用率达100%,支撑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3]。
(二)科技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50亿元支持林业科技示范项目,在全国建成2000余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通过良种展示、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广西平南县余甘果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新增种植面积6080亩,单产提高25%;云南漾濞核桃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使核桃出油率提升18%。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示范工程技术辐射区农民年均增收12%-15%,形成"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带动效应。
(三)服务模式创新多元发展
形成"线下服务+线上平台"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全国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超30万人次,2023年开展实地指导120万余次,解决技术难题8.7万个;广西"八桂小林通"、浙江"林业通"等数字化平台整合技术咨询、政策解读等功能,注册用户突破200万,实现7×24小时在线服务。部分地区探索"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如福建三明建立127个产业服务联盟,推动技术服务与产业链深度融合[4]。
三、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核心问题
(一)基层推广能力结构性短缺
现行五级推广网络中,县级以下机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突出:全国乡镇林业站平均在编人员仅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25%,且45岁以上人员占比达60%,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显著。广西抽样调查显示,73%的乡镇站未配备林业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新技术消化转化能力不足,导致"上面技术好、下面接不住"的传导阻滞。
(二)资金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财政资金仍是推广经费主要来源(占比超85%),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尚未健全。2023年全国县均推广经费仅126万元,其中60%用于人员支出,业务经费严重短缺。项目资金使用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如广西油茶科技项目亩均后续服务经费不足50元,技术跟踪服务周期普遍不超过2年,导致示范成果难以持续转化。
(三)技术供需适配性不足
推广内容与产业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传统营造林技术占比达70%,而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碳汇开发等新业态技术供给不足15%。广西调研显示,62%的林农需求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等领域,但现有推广服务中相关内容仅占9%。推广方式仍以会议培训(占比65%)、现场观摩(占比22%)为主,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定制化服务、产业链技术包供给严重滞后[5]。
四、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优化对策
(一)实施"强基赋能"工程
(1)建立梯度人才培育机制。推行"定向培养+订单就业"模式,联合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基层林业工程师"专项班,实施"2+1+1"培养方案(2年校内学习、1年基地实训、1年定岗实习),2025年前实现重点林区省份定向培养规模每年不少于500人。
(2)构建"省级专家库+县级特派团+乡镇技术员"三级人才梯队,广西试点"科技特派员驻点轮换制",每个乡镇配备1名常驻专家(任期3年)+3名流动专家(季度轮岗),实现技术服务"常驻化"。
(3)创新在职培训体系。开发林业科技推广"云课堂"平台,整合AR虚拟实训、案例库教学等功能,要求基层人员年均线上培训不少于40学时,线下实操培训不少于15天。
(二)构建"多元活血"机制
(1)创建市场化资金供给体系。设立国家林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按全国林业总产值的0.5%提取资金(预计2025年规模达50亿元),实行"中央财政引导+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明确县级推广机构业务经费占比不低于40%。
(2)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前期评估-中期督导-后期追踪"的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将技术到位率、成果转化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对连续两年绩效优秀的项目给予10%-20%的经费追加。
(三)打造"精准滴灌"模式
(1)建立需求导向的技术研发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林业科技需求普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林农需求画像",重点瞄准林下经济(占需求总量32%)、森林食品加工(28%)、碳汇计量(25%)等热点领域,调整中央财政推广项目选题结构,使新兴技术项目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开发"产业技术包"定制服务,如针对螺蛳粉原料竹产业,集成"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嫩笋保鲜"全链条技术方案,广西已试点推广37个细分产业技术包,使技术匹配度提升65%。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面临着人才、资金、模式、林农参与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推广体系、实施三链融合的创新工程、打造数字与实地结合的双轨服务模式以及完善资金保障和人才培育机制等措施,实现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突破和提升。只有持续深化科技与制度"双轮驱动",不断优化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才能推动林业从"绿起来"向"富起来"跨越,为实现林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刚.蒙阴县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问题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 2022(17):163-165.
[2]许德连,陈江林.新时期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2(10):78-80.
[3]方国景,冯博杰,何帧,等.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对策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11):2804-2808.
[4]赵馨怡,李艳霞,戴千惠,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J].河北农机,2024(20):145-147.
[5]陈有来,陈思媛,卢雯倩.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2022(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