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地流转背景下村级财务核算标准化建设研究

作者

​徐俊

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人民政府 云南曲靖 655605

摘要: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村级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核算方式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透明度不足、监管难度加大。本文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探讨村级财务核算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村级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村级财务核算;标准化建设;财务管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加上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过程中,财务核算对维护流转利益方的合法权益,保护村集体财产十分重要,必须规范化村级财务核算,对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土地流转健康。

一、土地流转中村级财务管理内容、特点

村级财务核算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资金收入、支出及资产管理进行记录、核算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村级公益事业支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等。农村土地流转财务核算主要包括土地流转收入核算、支出管理、流转资金使用、收益分配及账目公示等内容。具体而言,财务核算需要明确土地租金收入、政府补贴、流转资金的分配及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需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收益,保障村集体、农户及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资金挪用或分配不公。

农村土地流转财务核算具有涉及主体多、核算内容复杂、透明度要求高、政策依赖性强等特点。由于土地流转关系到多方利益,财务核算需确保公平公正,并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要求。此外,土地流转账目应做到公开透明,接受村民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以增强农户信任感,降低财务纠纷风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土地流转背景下村级财务核算标准化建设

1、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财务核算标准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标准是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精细化的重要基础。应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细化土地流转财务管理流程,明确资金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税费缴纳等各环节的核算规则,确保账目清晰、科目明确,避免随意核算、账实不符及资金流失。建立标准化的会计科目体系,对土地流转涉及的各类收入(如土地租金、经营权流转收益、政府补贴、土地增值收益)和支出(如租金支付、土地整治、流转管理费、税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分类,确保财务核算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便于后续财务审计和监管。

2、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

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是保障财务核算标准化、确保资金流向合法合规的关键措施。首先,合同应明确土地流转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村集体、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机构,如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合同内容应具体规定土地用途、流转期限、租金标准、支付方式、收益分配比例、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机制,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清晰导致的经济纠纷。

其次,应严格制定财务收支责任划分,明确各方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村集体应履行资金收支监管责任,确保土地流转收入及时到账,并按合同约定分配给农户和相关主体;农户作为土地权利人,应享有相应收益并履行合同义务,按期交付土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并合理利用土地,遵守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相关规定。此外,若涉及政府补贴或金融支持,应在合同中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拨付方式及财务监管要求,确保资金流转透明可控。

在支付流程方面,需规范土地流转租金支付方式,建议采用银行转账、公对公账户结算等方式,减少现金交易,避免财务管理漏洞。对于长期流转合同,可设置分期支付机制,并明确支付时间节点,确保村集体和农户的资金权益。同时,建立财务管理台账,对所有流转合同的资金收支进行分类登记,确保账目清晰、可查可溯,防止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操作和潜在纠纷,提高土地流转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3、采用电算化核算提高核算准确性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采用电算化核算是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核算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存在数据录入繁琐、易出错、账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满足土地流转资金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而电算化核算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录入、计算和存储,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应通过会计软件或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核算管理,土地流转的资金收支、合同信息、收益分配等内容可以被精确记录,并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避免因人为疏忽导致的账目不符、数据遗漏等问题。特别是在土地流转涉及多方资金流转时,使用电算化系统核算可实现实时对账,确保各类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而且,传统手工记账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整理和对账,而电算化系统可实现自动录入、分类、汇总和计算,大幅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系统可实现快速查询和数据分析,为土地流转资金的管理、收益分配及财务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此外,电算化核算有助于提升财务透明度,系统可定期生成财务报表,方便村民、监管部门对土地流转资金进行监督,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公信力。

还有,采用电算化核算还能提高财务安全性。系统可设置权限管理,确保不同角色仅能访问相应的财务数据,避免财务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同时,电子存档功能能够防止账目丢失,实现数据长期保存,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4、加强财务核算监督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加强核算监督和强化财务公示是提升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督机制,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土地流转资金的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财务核算情况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账目真实、资金使用合规。上级财政、审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防范违规操作和资金挪用问题。强化财务公示制度,确保土地流转相关财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地向村民公开。村集体应定期通过村务公开栏、会议通报、农村集体经济信息平台等方式公示财务收支情况,特别是土地流转资金的来源、使用及分配情况,接受村民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和财务管理混乱,增强村民对集体经济的信任感,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公开、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村级财务核算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保障资金使用合规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标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推广电算化核算以及强化核算监督和财务公示,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防范资金管理风险,确保村集体、农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保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J].财富时代,2023(8):107-109.

[2]夏丽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J].农机市场, 2024(1):78-80.

[3]聂晓伟.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0(19):58-59.

[4]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4(36):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