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XX断块二三结合先导试验设计研究

作者

高梦雪

中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 辽宁新民

摘要:XX断块属于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中高渗油藏XX块中的一个断块,2018 年以来,主体部位按照二三结合的思路,分层系实施新井197口。依据二三结合原则及潜力层标准,优化射孔方案,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3.6t,是老井2.6倍,阶段累产油29万吨。自2020年新井按照100-120m井距构建井网,老井按照150-200m井距重构井网,整体分2-3套层系开展二三结合精细注水。自2020年新井按照100-120m井距构建井网,老井按照150-200m井距重构井网,整体分2-3套层系开展二三结合精细注水。

关键词:二三结合;精细注水;分层系;

引言

优选XX断块开展细分层系精细注水+二三结合试验,攻关完善层系井网细分重组、精细注采调控、方式转换提高采收率等关键技术,为区块综合调整提供依据。

1细分层系优化设计

依据油藏地质特点,结合矿场统计等方法明确细分层系技术界限。考虑技术经济性,综合油层发育状况,设计为三套层系。S34油层发育稳定、纵向分布集中,依据隔夹层发育、井段跨度、有效厚度等细分为S34I、S34II两套层系;S33油层平面变化快、纵向分散,以S33III为一套层系,兼顾S330-II。

各层系内储层条件相近;各层系主力层厚度相当,具备细分层系物质基础;层系力层跨度适中,通过细分注水工艺可以确保段内级差相对小(<3);各层系间具备稳定隔层;主力层段注采能力较强,划分层系满足开发需求。

2开发方式优选

采用细分层系精细注水结合化学驱方式,大幅提高采收率。先期细分层系精细注水,强化注水补能及动态调整,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三层系、二层系可开展化学驱大幅提高采收率。聚驱、二元驱室内物模驱替实验可分别提高驱油效率16.7%、27.5%,且配方体系普适性好。

3 井网井距设计

水驱:不规则井网,S34注采井距170-200m、S33根据油层连通状况采用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层位油层连通程度,采用合理的注采井距;充分利用老井,油井尽量多向受效,形成不规则注采井网。

化学驱:五点法侧向驱井网,注采井距100-120m。采用五点法井网,平行物源方向设计注入井排,注采方向与沉积方向成一定角度,实现侧向驱。

4 试验部署设计

按照不同的井网完善时期、注采方式等设计三套调整方案:

4.1方案一(单注单采分时完善):

设计46注87采,动用储量411.3万吨,部署新井1口、侧钻井3口,平均单控剩余可采储量5724/7494吨。

4.2方案二(单注合采分时完善):

设计51注83采,动用储量396万吨,部署新井1口,侧钻井4口,平均单控剩余可采储量6000/7855吨。

4.3方案三(重建井网整体完善):

设计50注92采,动用储量411.3万吨,新井8口(3注5采)、侧钻井7口(2注5采),平均单控剩余可采储量5413/7087吨。

综合考虑开发指标、工作量、技术经济效益等因素,优选方案二聚驱方式作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按三套层系注水+聚驱接替设计,部署新井1口、侧钻井4口,动用地质储量411.3万吨,预计增加可采储量49.8万吨,提高采收率12.1%。

5 注采参数设计

5.1水驱:水驱注采参数根据矿场统计,合理采液强度约为1m3/d.m,补能阶段合理注采比1.2:1,地层压力恢复后注采比调整为1:1。

5.2化学驱:

5.2.1配方体系设计:聚驱,优选出1600-2000万2种分子量耐温型聚合物,优化聚合物浓度为0.15-0.18%,注入段塞尺寸0.8PV,提高采收率10.2%。二元驱:a、化学剂:聚合物:分子量1600-2000万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表活剂:阴-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01S-4/01S-5)b、二元主配方:0.20%P1600+0.25%S。c、组合方式与注入量:三段塞式组合,前置段塞0.1PV,主段塞0.8PV,保护段塞0.1PV。d、驱油效率: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27.5%。

5.2.2转驱时机设计:转驱时机为压力系数恢复至0.85。室内实验表明,高凝油在饱和压力附近时原油粘度最低、析蜡点及凝固点也最低。随压力升高粘度、析蜡点、凝固点也升高。通过数值模拟综合考虑高凝油特性及化学驱采液能力,压力系数保持在0.85(16.5MPa)时,提高采收率最高。研究区目前压力系数0.72(14.6MPa),若压力系数恢复到0.85以上(17.2MPa),以目前采出注入能力,按注采比2.0-2.4、水井注水一年左右,平均单井目的层日注量85-102方,最大注入压力不超过18.3MPa ;同时现场应加强跟踪,根据动用情况及时调整分层配注量。

5.2.3注入压力:根据破裂压力,注入压力上限为18.3MPa。参考大庆经验,前期采用高粘低速注入,后期降粘提速注入,爬坡压力控制在0.05MPa/mon以内。

5.2.4注入速度:结合理论图版及试注井组实际,设计注入速度0.15PV/a,平均单井日注56m3。

6 开发指标预测

新井产量预测:采油强度法:参考2019年实施新井采油强度和厚度基本相当,确定单井首年日产油3.0t/d。借鉴新井递减规律,预测前期递减率为10~12%,伴随注水见效后产量递减减缓,后期递减率为3~5%。

按三套层系部署51注83采,其中新井5口(1新+4侧),动用地质储量411.3万吨。预计高峰期年产油6.74×104t,采油速度1.64%; 2035年采出程度达到47.0%。

7 试验井组设计

为尽快进入现场,选择井区北部断块开展先导试验,抓住主力层,快速见到试验效果,验证“双高”期油藏细分层系方案设计可行性及经济性,为编制全区细分层系综合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7.1试验目的:三层系小井距重建井网注水补能提效试验;二层系老井重组精细注水调控提采试验。

7.2试验区选择:断块相对规整、措施工作量相对少,油井封上下工作量相对少。

试验井组共设计19注34采,其中侧钻井2口(2采),利用老井51口(19注32采),老井措施工作量32井次。

8 监测资料录取

目的:深化地质体及开发规律认识,满足细分层系精细注水跟踪评价及调整需求。

原则:参照《油田开发管理纲要》和 《油藏动态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制定;根据地质特点、层系井网、开发方式、调整目的,建立开发监测系统;着重监测油水运动规律、水驱动用状况、含油饱和度、压力水平、注入水水质等;监测井点具有代表性,监测周期具有连续性,监测方式具有同一性,监测结果具有可对比性。-

参考文献:

[1]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和发展.

[2]中国石油聚驱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