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化育人在德育工作中的情境创设技巧与方法
朱锦芳
罗定市新乐中学 527237
摘要: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文化育人是重要的教育理念,情境创设则是实现文化育人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初中文化育人与德育情境创设的关系,探讨情境创设在初中德育中的技巧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情境创设将文化元素融入德育工作,为初中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初中文化育人;德育工作;情境创设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育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德。而情境创设则是将文化育人理念落地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德育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化元素具象化,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接受德育的熏陶。
一、初中德育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
(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
首先,情境创设应注重直观性和形象性。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设置文化长廊、名人雕塑、主题板报等形式,将抽象的德育理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文化符号。这些直观的文化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其次,情境创设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德育情境应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抽象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
首先,情境创设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德育情境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开展环保教育时,可以创设校园垃圾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这种基于生活经验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情境创设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德育情境应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创设模拟心理咨询室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咨询中学习如何应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这种贴近生活需求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初中文化育人情境创设的实践方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情境创设
校园文化是初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情境,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校园文化情境的创设应注重环境的美化与文化内涵的融合,使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成为文化育人的场所。首先,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体现文化育人理念。例如,校园内的文化长廊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历史名人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行走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校园内的雕塑、景观小品等也可以融入文化元素,如以古代圣贤、科学家等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活动是情境创设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文化月”“科技文化节”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内涵。例如,在“传统文化月”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书法比赛、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创设情境。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通过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文化的力量。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讲述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内涵。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创设情境。在思政、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例如,在讲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教师可以模拟法庭审判、社区议事等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治意识。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课外活动中的情境创设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实物展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教育基地等地进行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中感受文化的力量。例如,在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向社区居民介绍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文化理念,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结论
初中文化育人在德育工作中的情境创设,是实现文化育人理念与德育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运用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实践方法创设德育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未来的初中德育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情境创设的方法,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校园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J].家长,2024,(15):40-42.
[2]刘丽.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径研究[J].科普童话,2019,(12):114.
[3]武文杰.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5,(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