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自然育儿发展观”,挖掘创客课程的自然味
施梦佳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摘要:自然是生命之母。幼儿园应推崇“大自然是活教材”教育。我们同时发现最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孩子的老师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课是自然生长的创课。本文从实际案例观察和研究出发,展示幼儿自然生长创课的课程教学开展,旨在落实“自然育儿发展观”。
关键词:自然视角;幼儿创课;课程内容;实践研究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出了“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创课开始是指服务于创客教育的创客课程,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进动力。自然是生命之母。幼儿园应推崇“大自然是活教材”教育。幼儿园创课程融入自然育儿发展观,让幼儿在自然、自主状态下探索与思考,在同伴合作中增长智慧,在创意制作中赋予能量。
一、自然视角下幼儿园创客课程开展的意义
幼儿园创课课程以幼儿天性喜欢探索,对自然界新鲜事物感兴趣,对未知事物好奇为基础,以主题性的项目化方式、开展与实施,课程引导幼儿主动建构,多元均衡发展幼儿的八大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语言智能主要发展幼儿喜欢听故事、擅长语言的模仿学习、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数学逻辑智能即幼儿对数量有一定概念,能对抽象概念分类,如颜色、形状、交通工具的归类等;空间智能,即幼儿喜欢手工课程、方向感好、会认地标等;幼儿身体运动智能,幼儿肢体动作模仿能力好、身体协调度和灵敏度较好;音乐智能就是幼儿能专注听不同音乐,听歌或节奏时身体会跟着摇摆,能记住并唱出大量教过的歌曲。将幼儿一日生活经验系统化地通过主题活动脉络呈现,通过主题教学活动,不留痕迹地串起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等六大领域的学习目标,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游戏过程中快乐主动地学习与建构各领域的关键经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课程教育。
二、自然视角下“木、竹衣架”项目创客课程实践
(一)产生需求,萌生创客课程
创客教育培养幼儿八大智能,而“生活”是获得这些智能的基础条件。一次户外活动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但没有地方放。这时,大家开始思考:我们就在户外树下玩,能否用树枝做衣架,挂衣服呢?这个想法得到大家肯定,于是一次新的创客“衣架”课程活动产生了。
(二)积极调查,确定制作方向
确定制作“衣架”后,孩子们首先想到是木头,但是还有哪些材料呢?孩子开展衣架材料的调查:“我发现用板子可以制作。”“我们不会钉钉子啊!”“我们可以用积木搭一个。”“积木搭得不牢固。”“我妈妈说衣架可以用树杆、竹子做。”经过分享,小创客们最终确定制作材料是木杆、树枝、竹竿,这些材料幼儿园就有。我们就地取材,满足幼儿开展创课所需。
(三)项目开展,实践过程陈述
1.小组协作,绘画设计
创客教育聚焦“怎么做”。幼儿看到过家人用“衣架”晾晒衣服,但那种认识还相当模糊。为了让孩子对“衣架”有个清楚认识,教师在自然视角下用视频呈现各种木、竹衣架,孩子们观察这些衣架造型和结构,形成衣架平面视图和图形元素的原始认知。在观察基础上,孩子们发挥想象设计心目中的木、竹衣架,绘画独一无二的设计图。“这是我设计的伞状竹衣架,这里绑上小夹子,可以挂很多小东西。”“这是画的一字型衣架,看,还好拿吧。”“太简单了,容易坏。”“这是我画的木头衣架,觉得怎么样?”大家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其他孩子进行点评并给予建议。
2.动手制作,发现问题
创客教育倡导基于儿童本位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教师提供木棍、竹竿,胶水等材料。孩子们根据设计图,进行小组制作。小组内各成员积极动脑,相互配合和讨论。最后,各小组呈现做好的木、竹衣架。虽然这些制作有点粗糙,但是孩子们还是高兴地,但孩子们很快发现木衣架并不牢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幼儿发现部件连接处松动,导致衣架变形,最后散架。针对这一问题,幼儿们思考如何将不稳固的结构转化为稳固的立体结构,即最终解决“迭代”的问题。
3.继续探索,改进测试
创客教育重在探索中发展思维。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衣架松散,或散架了。有几个孩子有点气馁了,多数孩子依旧兴趣盎然,玲玲说道我们再来重新制作。教师立马表扬她,鼓励大家重新制作,并将真实样品呈现给各小组,让孩子比较,去发现到底问题出自哪里?很快玲玲这组发现挂钩掉下来原因是胶水不能固定,而实际衣架是用螺母固定的,于是用两颗螺母固定挂钩。丁丁那组发现竹衣架竹片长短搭配错了,于是改进做法。很快各小组改进好了原来的木、竹衣架,发现衣架比较牢固了。教师说:“不错啊!我们有了相当进步!”这时丁丁说:“我们来测试,看看能不能挂衣服?”大家经过测试,发现还真行,孩子们拍手欢呼!
(四)以“创”实现“竹、木衣架”经验整合
1.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
创客活动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实现教学做合一。本次“木、竹衣架”产生过程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拓宽了工程思维,切实解决实际生活所需。使幼儿获得了观察操作、科学思考、大胆探索、表达交流与设计制作等方面能力发展,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核心能力得到提升。
2.团队合作,商讨中进步
“团队合作”是贯穿整个项目活动的一条主线。通过本次“木、竹衣架”项目活动,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物品有价、劳动无价”的价值导向。幼儿自愿成组,组内合作和商讨,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突破自身创造潜能,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3.参与评价,分享经验
创客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索之路即将终止,让幼儿学会评价,分享经验。教师将孩子们制作的木、竹衣架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说说制作过程和感受。例如,丁丁说:“我们组制作竹衣架时,觉得竹片太多了,没有发现长短竹片,这是做得不好的原因。”玲玲说:“我们组彬彬发现材料里有螺母,我们没用上,他说我们做错了,现在他说的还真对啊!”看,孩子们分享经验还相当有水平呢。作为创客产品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在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会进行反思,并采用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互评,是他们经历的感受和感悟。
总之,幼儿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真实自然材料的提供,为创客课程活动营造了支持性氛围。在以上“木衣架”创客课程中,我们秉持“自然育儿发展观”,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以及《指南》《纲要》等精神,发挥了幼儿是创客主人的作用——自主项目计划、制作和创新作品,整个创客课程散发“木、竹”自然清香,达到了赋能和提升幼儿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国务院于2021年9月8日颁布.
[2]王亚楠.探究创客教育下的科学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展模式[J].安徽教育科研,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