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荞麦标准化种植技术分析

作者

林安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农业农村局 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摘要: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高寒山区生态赋予了其发展绿色农业的先天优势。荞麦作为耐瘠薄、抗逆性强的特色杂粮作物,在香格里拉市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消费浪潮的兴起,荞麦因其低糖、高黄酮的营养特性,成为糖尿病膳食和功能食品开发的热门原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本文基于香格里拉市绿色荞麦种植的实地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从品种选育、播种管理到绿色防控的全链条技术路径,旨在为高寒山区特色作物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香格里拉苦荞”地标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绿色荞麦;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高、气候冷凉,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随着健康食品需求增长和生态农业政策支持,香格里拉市绿色荞麦种植逐渐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当地荞麦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寒山区,常年种植面积约1.5万-2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的15%左右,以苦荞为主,甜荞为辅,多为小农户分散种植,部分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尝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约150-200kg,受气候波动影响较大。现阶段在荞麦种植管理过程中,尽管栽培面积呈现出逐年扩张的趋势,但在种植物管理环节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技术制约,由于生产较为分散,导致荞麦的整体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良种覆盖率低,田间管理粗放,抗灾能力弱,单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以绿色生产为出发大力推行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以此来保障荞麦的产量和品质。

1、播种前的准备

1.1地块选择与土壤准备

选择海拔2000-3000米、年均温6-10℃、年降水600-800毫米的区域,并确保所选择的种植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类型以砂质壤土或轻壤土为宜,土壤pH值6.0-7.5,前茬以豆类、马铃薯或油菜为佳,避免连作,轮作周期建议2-3年。播种前15-20天进行深耕整地,深耕20-25cm,破碎土块,清除杂草和残茬,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300-500kg,若前茬为休耕地,可种植箭筈豌豆、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翻压后增加土壤有机质。

1.2品种选育与种子处理

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市场需求选择抗逆性优良生育周期相对较短,抗伤痛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荞麦品种主要有云荞1号、迪庆苦荞2号几种,不管选择哪种荞麦品种,都应该确保籽粒饱满、纯度≥98%、发芽率≥85%的良种,淘汰霉变或虫蛀种子。播种前3-5天摊晒种子1-2天,将种子摊开厚度保持在2-3cm,晒种时间控制在上午10点之后到下午4点之前,期间每间隔2-3小时翻动一次种子,保证种子受热均匀,提高发芽势,用40-45℃温水浸泡10-15分钟,预防黑穗病和立枯病,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按照种子用量1%-2%进行药剂拌种,增强抗病能力,符合绿色认证标准。

2、科学播种

荞麦在播种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当地的气候特征香格里拉无霜期短,通常在120天,按照上述气候特点,最佳多种日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宜,确保播种作业时地温稳定在10℃以上,避开晚霜,尤其是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可延至5月底。在具体播种过程中,播种时间应该按海拔梯度调整,2500m以下最佳播种日期4月25日-5月5日,2500-3000m播种日期一般在5月5日-5月20日,3000m以上播种日期控制在5月20日-5月31日。在播种作业过程中,推荐采用机械化调拨播种方式,小地块配套使用2BQ-3型荞麦精量播种机,行距30-40cm,播种深度3-5cm,亩播量苦荞3-4kg、甜荞2-3kg,播种后覆土厚度≤2cm,轻压保墒,对于坡度大于15度的种植地推荐采用人工撒播方式,种子与细沙按1:3混合,分两次交叉撒播,确保均匀,撒播后用钉齿耙轻耙覆土,避免种子裸露,确保播种后苦荞亩保苗8-10万株,甜荞6-8万株;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出苗后7-10天幼苗生长到2-3叶期及时进行田间查苗,缺苗率>15%时需补种,优先采用育苗移栽,可以提前在苗床培育10%备用苗,选择阴天或傍晚带土移栽,移栽后浇定根水,灌溉用水当中可以加入0.1%海藻酸促生根。建苗时间一般选择在青稞生长到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苦荞留苗8-10万株/亩,株距8-10cm,甜荞留苗6-8万株/亩,株距10-12cm,去弱留强、去密留匀,确保通风透光。在苗期阶段还需要注重做好中耕除草,一般需要进行1-2次中耕松土,第一次中耕选择的幼苗4-5叶期,浅耕5-8cm,破除板结,清除杂草,第二次中耕主要在荞麦现蕾前进行作业,深耕10-12cm,培土防倒伏,推荐使用人工除草结合机械中耕,中耕松土结束之后行间可以覆盖秸秆或稻壳,厚度保持在5cm,抑制杂草再生。

3.2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荞麦的生长发育情况确定精准施肥灌溉方案,第1次追肥一般选择在荞麦5-6叶期,这个时期追施高氮有机液肥10kg/亩,使用时将其稀释成200倍液进行田间浇施,第二次主要在荞麦现蕾期,追施磷钾肥如草木灰100kg/亩撒施,或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1-1.5kg使用时将其配置成0.3%的溶液进行页面喷洒,大田追肥作业时避免花期后追氮肥,防止贪青晚熟。科学追肥的基础上要加强水分调控,现蕾至开花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60%,这个时期要确保土壤含水量保持60-70%,灌浆期遇干旱需补水,避免籽粒瘪缩,在灌溉操作过程中推荐采用沟灌或微喷灌,忌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涝害引发根腐病。

3.3病虫害绿色防控

针对蚜虫威海初期大田释放瓢虫2000头/亩或喷施5%桉油精乳油800倍液,每亩药液使用35kg,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防治蛴螬可以在播种时沟施白僵菌颗粒剂2kg/亩。物理防控工作过程中,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20-30张/亩诱杀蚜虫,夜间使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盏/15亩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成虫。化学药物防范过程中要选择绿色认证的化学农药,例如白粉病喷施0.5%大黄素甲醚水剂500倍液,每亩药液使用35kg,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粘虫推荐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每亩药液使用35kg,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

3.4花期管理

为提高结实率开花期每亩放置1-2箱蜜蜂,提高结实率15%-20%,必要时可以在晴天上午10点前轻摇植株或拉绳赶花进行人工授粉,盛花期喷施0.15%硼砂+0.2%钼酸铵(肥液1:1比例混合)10-15kg/亩,减少落花落荚,对于过密田块人工摘除部分花序,集中养分供给。

3.5成熟期管理

苦荞70%-80%籽粒变黑褐色,甜荞75%籽粒呈灰褐色要及时进行收获作业,晴天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收货避免裂荚损失。地势平坦地区可以采用4LZ-1.0型小型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留茬高度≤15cm,坡度大于15度的种植地推荐采取人工收割镰刀贴地割秆,捆扎后竖立田间晾晒3-5天。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荞麦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标志着高寒山区农业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的转型升级,在荞麦种植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抗逆品种筛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能够切实提高种子的整体抗病能力,并在播种环节明确相应的操作技术方案以及科秀效的田间管理方式,并有效落实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措施,能够减少化学药物的有效应用,以此来保证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优质荞麦的实际需求,不仅为滇西北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目标中彰显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常敏,贺荣,等.绿色无公害荞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3):103-103.

[2]郝香梅.绿色荞麦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57-57.

[3]任巧萍.绿色荞麦模式化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