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戴莉莉

广东省河源市第二小学 5170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把游戏元素同教学目的融为一体,既调动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加强数学思维水平和主动学习意识。依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联系学生的年龄属性和课程内容特性,文章深入探究游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里的实际应用办法,从课堂结构改良、学生参加机制规划、教学评价形式变革等方面着手研究,努力塑造出富有趣味性、操作性和体系性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课堂策略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其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知方式会影响日后数学水平的发挥。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偏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体验以及探索的能力培养。游戏化教学则会把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之中,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专注水平和理解水平,尤其是在运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游戏化成分,既契合了该教材的理念,又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在理论上及实践操作中,尝试探究小学数学游戏化的教学对策。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体现

(一) 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注意力水平

游戏机制中的目标设置、角色扮演与即时反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游戏中,学生要积极思考、快速反应、团队合作,这一直处在认真投入的学习状态中。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的时候,把数学问题情境变成具体的任务,既减小了学习的压力,又唤起了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表达的愿望。像“数学大冒险”“数独挑战”这类互动式游戏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也能锻炼持续注意力和目的意识。

(二)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与探究欲

游戏本身就有天然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游戏过程中的挑战、竞争和奖励,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好奇心。数学游戏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慢慢发现数学知识不只是存在于课本中,它还广泛存在于生活中、游戏中,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情感基础。在游戏中理解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思考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渐渐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长久的兴趣。游戏式探究任务给学生提供多路径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 强化数学概念的构建与迁移能力

游戏活动往往伴随着规则使用、问题设置以及信息融合,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达成对抽象概念的消化。像“扑克牌算式接龙”“数图找规律”这样的游戏中,学生就得不断地归纳规律,调整策略,这样就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经过反复参与到不同情况下的游戏里头,学生可以慢慢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当中,形成一种跨越单元、跨越章节的知识结构网络。游戏的反复机制也给数学概念的巩固搭建了不错的平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回馈并修正自己的认识偏颇之处,从而让数学知识得到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路径

(一) 基于教材内容特点的教学游戏模型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以及学生主体参与性,适宜用游戏化形式展开教学。教师设计教学游戏时要契合教材内容特点与学习目的,塑造具有认知难度、操作余地和合作需求的教学游戏模型。低年级教学可围绕具体物体和直观图像来设计动手类游戏,像数数棒拼图、数字卡片配对之类,助力学生形成数感和数量认识。中高年级则可以采用规则复杂度较高的策略型游戏,比如解密闯关、模拟交易等,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发展。游戏模型要有层级性并具备拓展性,使得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游戏里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和参与角色,做到差异化教学和个人化成长。

(二) 任务驱动教学流程促进认知深化

游戏化教学不能停留于表面趣味,而应以明确的数学任务为指引,借助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认知投入。在教学流程中设置多个任务节点,诸如规则创建、问题探究、策略改良、结果回顾等,让学生在任务推动下反复应用已学知识,构建新知。任务设计要具备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建模和合作探究。就拿“图形分类”教学来说,可以布置“形状猎人”任务,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来完成分类游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图形思维水平。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游戏活动有益于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深度思考,让游戏变成促进认知发展的有用手段。

(三) 重构评价机制推动学生表达与反思能力发展

游戏化教学里,传统分数导向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表现与成长进程,要塑造以过程评价、表现评价、自我评价为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游戏中的思维过程、合作行为、表达能力。评价形式可采用游戏积分、任务徽章、评价量表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时得到即时回馈、阶段成果认定,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教师需促使学生在游戏结束之后展开自我反省和同伴互评,引领回忆问题解决流程,总结成功的解决策略,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评价内容不光包含知识把握状况,更要包含思维办法、学习态度、情感体会等层面,从而营造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 多学科资源整合与游戏教学边界拓展研究

游戏化教学的潜能不仅仅局限在数学课堂里,还可以结合语文、科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的资源,创建起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从而扩大数学学习所处的情境和内容边界。教师可以和学科组一起开发一些跨学科的主题式游戏项目,比如“校园超市模拟经营”“数学故事接龙”等等,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以及综合任务当中去,这样能够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表达能力。在选择教学工具的时候,可以采用编程软件、互动白板、线上游戏平台这些数字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跨学科融合有益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做到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整合和教学更新。

三、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以学生为核心,把数学知识融合到趣味活动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游戏内容,改善教学步骤和评定系统,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思维潜能。凭借游戏这个特别的载体,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做到对数学概念的深刻认识,并且保持表达能力不断加强,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发展,达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丽萍.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J]. 小学教学研究,2023,43(02):76-79. DOI:10.3969/j.issn.1007-9068.2023.02.015

[2] 周海燕.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设计实践 [J]. 数学教学通讯,2023,43(05):52-55. DOI:10.3969/j.issn.1004-0463.2023.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