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传统通往现代美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韩光楠
霍林郭勒市第六中学 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200
摘要:诗教传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智慧。本文聚焦诗教传统与现代美育的融合,深入剖析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内涵、必要性、原则遵循及实践路径。通过挖掘诗教传统的现代价值,为现代美育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诗教传统;现代美育;实践路径
引言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而将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推动现代美育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内涵
(一)诗教传统的核心要义与文化特质
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其核心要义在于以诗歌为载体进行道德教化和审美熏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诗歌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诗歌通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传达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其文化特质表现为浓厚的抒情性,诗人以诗言志、抒情,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鲜明的意象性,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营造独特的意境,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以及深远的教化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二)现代美育的理念与目标指向
现代美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能力为核心,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力,注重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内涵界定与价值融合
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是将诗教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与现代美育的目标和要求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美育模式。内涵界定上,既保留诗教传统的文化精髓,又赋予其现代意义,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在价值融合方面,诗教传统的审美价值、教化价值与现代美育的人文价值、创新价值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必要性
(一)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诗教传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将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弥补现代美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迫切需要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现代美育过于注重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的关注。诗教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仁爱、正义、诚信等价值观,以及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将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能够为现代美育注入人文精神的血液,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内在要求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还包括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诗教传统通过诗歌的审美熏陶和情感感染,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诗歌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三、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原则遵循
(一)适应性原则,契合现代社会发展与教育需求
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即要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在选择诗歌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现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使诗教传统能够与现代社会接轨。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诗歌作品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二)创新性原则,在传承中创新
创新性原则要求在传承诗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诗教的方法和内容,而要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对诗教传统进行改造和升华。可以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丰富诗教的形式和内容,如制作诗歌动画、开展线上诗歌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主体性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的学习、欣赏和创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诗教传统通往现代美育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诗教传统与现代美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构建诗教传统与现代美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关键。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专门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课程,将诗教传统纳入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要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注重诗歌的审美分析和文化解读。同时,要将诗教传统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在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渗透诗歌元素,形成跨学科的美育教学模式。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诗意的审美氛围
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营造诗意的审美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如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三)培养教师现代美育理念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诗教传统融入现代美育的实施者,其现代美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诗教传统和现代美育的认识和理解,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探索诗教传统与现代美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
(四)打造诗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诗教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打造诗意的校园环境,如建设诗歌长廊、设立诗歌雕塑、布置诗歌主题的文化墙等,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大赛、诗歌社团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诗教氛围,激发学生的诗歌兴趣和创作热情。
结语
诗教传统通往现代美育的实践路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诗教传统与现代美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让诗教传统在现代美育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嘉瑜.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24.
[2]张帆. 刍议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特质及其实施策略 [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 (01): 75-79.
[3]厉夏杰. 中学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探究 [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 (07): 14-16.
[4]杨俊晔,梁旭,史伟麟. 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西部皮革, 2016, 38 (04): 274+277.
作者简介: 韩光楠,1994年10月3日,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