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基于读写一体化的节日美食教学策略
胡务娟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模式强调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素材与写作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大单元教学理念为读写一体化提供了宏观架构,使读写活动围绕单元主题有序开展,实现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本文以《端午粽》为例,探讨在大单元视域下,如何运用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一、依标扣本,述说缘起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要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 “家人” 为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3 篇课文。这些课文既关注了一年级儿童的学情,又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端午粽》作为一篇清新脱俗的散文,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体现了浓浓的家人情、邻里情,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情,侧重训练学生的长句子朗读及初步文化。这为在大单元视域下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提供了契机。
二、步步为营,探索策略
(一)趣味导入与文化启蒙
学生对传统节日美食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游戏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教学《端午粽》时,利用猜节日游戏导入新课,依次出示汤圆、月饼等传统节日美食的图片及文字描述,引导学生快速猜出对应的节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与美食之间联系的认知。接着,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展示粽子图片、甲骨文 “米” 字,辅助讲解粽子的制作原料 —— 糯米。大单元视域下,这样的游戏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识端午粽,还为后续的读写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美食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学生初步认识端午粽后,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为学生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端午节的来历。这既加深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创设 “我是中华粽子宣传人” 情境,赋予学生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的训练目标。通过 “我是中华粽子宣传人” 这一情境,学生能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文化传播者。在学习课文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地思考如何将粽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种类等方面的内容准确地介绍给外国友人,从而积极投入到读写活动中。如: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了粽子的图片,谁能告诉我粽子是用什么包的呀?
生 1:是用箬竹叶包的。
师:对,箬竹叶是青青的,长长的、宽宽的叶子。那里面裹着什么呢?
生 2:白白的糯米。
师:白白的糯米,对,还有什么呢?
生 3:红红的枣。
师:红红的枣,对极了!那你们觉得这些颜色搭配起来怎么样?
生 4:很好看!
师:是的,有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让外婆的红枣粽更加的好看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齐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真棒!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不仅了解了粽子的材料,还感受到了它的颜色美。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对美食的独特表达。
(三)项目拓展与文化深化
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完成介绍粽子任务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一下中国的汤圆。要求学生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汤圆的形状、味道、种类等,同时利用数字资源向外国友人介绍汤圆的制作过程及背后的文化故事。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读写方法,还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美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文化内涵的教育贯穿始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如屈原投江、赛龙舟等,让学生感受到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节日。同时,结合其他传统节日美食,如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美食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通过这样的文化渗透,学生在读写训练中不仅积累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多元评价与成果反馈
在学生完成介绍汤圆的作业后,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先从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文化内涵阐述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从词汇运用、句式结构、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明确改进方向。 如: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我们的外国朋友 Mike 介绍端午粽。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的,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如何向 Mike 介绍端午粽。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来发言。开始吧!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哪个小组先来介绍?
生 1:Mike,你好,我是陈沁如。端午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还有红豆粽、鲜肉粽等很多种类。
师:介绍得很清楚!还有哪个小组补充?
生 2:Mike,你好,我是杨景含。我想补充一下,端午粽不仅好吃,还有很长的历史。它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师:太棒了!还有谁想说?
生 3:Mike,你好,我是李心唐。我想说,粽子煮熟后会飘出一股清香,咬一口又黏又甜,非常美味。
师:同学们介绍得真好!Mike 一定对端午粽有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任务,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介绍粽子,还加深了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
三、以文化人,传承文化
在大单元视域下,通过运用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端午粽》为例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还能构建富有深度与活力的语文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大单元视域下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