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风险评估与韧性提升策略

作者

赵鑫

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 730050

摘要:随着水电行业的发展,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成为提升水电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方式。本文聚焦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并从技术、管理、应急等多个维度提出韧性提升策略,旨在为水电集控中心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联合调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促进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风险评估;韧性提升

一、引言

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能够整合不同流域水电资源,优化发电计划,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 。然而,这种复杂的调度模式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水文不确定性、设备故障、通信中断、政策变化等,任何风险的发生都可能影响调度效果,甚至引发电力供应危机。因此,开展风险评估并制定韧性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风险识别

2.1 水文风险

不同流域的水文特性差异大,降水、径流的不确定性导致来水预测难度增加。气候变化使得极端水文事件(如暴雨、干旱)频发,可能造成水库水位异常,影响发电计划与大坝安全。例如,某流域突发暴雨,入库流量远超预期,若不能及时调整调度方案,可能导致水库弃水增加,发电效益受损,甚至威胁大坝安全 。

2.2 设备风险

多电站设备种类繁多、运行环境复杂,设备老化、零部件损坏、控制系统故障等时有发生。设备故障会导致机组停机,影响电力输出,打乱联合调度计划。如某电站水轮机叶片出现裂纹,被迫停机检修,使得该电站在联合调度中的发电任务无法完成,影响整个调度系统的电力供应平衡 。

2.3 通信风险

联合调度依赖通信系统实现数据传输与指令下达,通信中断、信号干扰、数据传输延迟等问题会阻碍信息流通,导致调度决策失误。当通信故障发生时,集控中心无法实时获取电站运行数据,难以做出准确调度指令,各电站间协同作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4 市场风险

电力市场的价格波动、政策调整、交易规则变化等因素,会影响水电的经济效益与调度策略。例如,电价补贴政策的调整可能改变发电收益预期,促使调度方案向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向转变,增加调度复杂性。

2.5 管理风险

多电站分属不同管理主体,协调难度大,存在信息沟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明确、调度决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在实际调度中,可能出现各电站为追求自身利益,不严格执行联合调度指令,影响整体调度效果。

三、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构建

3.1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风险权重

将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风险因素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联合调度风险评估;准则层包括水文、设备、通信、市场、管理等风险类别;指标层是各风险类别下的具体风险因素。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得到各风险因素权重,明确关键风险因素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

建立风险因素的评价集,如{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利用专家经验或统计数据确定各风险因素对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构建模糊关系矩阵。结合AHP确定的权重,通过模糊合成运算得到联合调度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直观展示风险水平。

3.3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实例

以某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为例,选取若干典型风险因素,运用AHP -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经计算,若水文风险权重为0.3,设备风险权重为0.25,通信风险权重为0.15,市场风险权重为0.15,管理风险权重为0.15 。模糊评价结果显示,该联合调度系统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中水文风险处于较高风险区间,需重点关注。

四、韧性提升策略

4.1 技术层面

- 提升水文预测精度: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多源数据(如气象卫星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建立更精准的水文预测模型,提前掌握来水变化趋势,为调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加强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采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开展智能运维,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机组稳定运行 。

- 优化通信系统:构建冗余通信网络,采用5G、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互补,提高通信可靠性;加强通信网络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与网络攻击,确保数据传输安全、稳定、及时 。

4.2 管理层面

- 建立统一协调管理机制:成立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电站管理主体职责,制定统一调度规则与流程,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确保调度指令有效执行 。

-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涵盖各类风险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与处置措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降低风险损失。

- 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调度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复杂情况的决策能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责任心与执行力。

4.3 市场层面

- 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优化:深入分析电力市场规则,结合水电特性,优化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交易策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

-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电力用户、其他能源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电力销售渠道与价格,减少市场波动影响。

五、案例分析

以华能澜沧江公司跨流域调度为例,该公司实现了澜沧江和金沙江跨流域调度。通过建立多能互补、统一调控、一体运营、无人值守的新型电力系统生产管理模式,提升了联合调度的稳定性与效率 。在风险应对方面,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水文预测精度,加强设备运维精益管理,动态调整机组检修安排;同时,通过优化调度策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增强了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的韧性,保障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

六、结论

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是水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识别、量化风险,从技术、管理、市场等多层面制定韧性提升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增强联合调度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将更加安全、高效,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实际应用中,各水电集控中心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与韧性提升体系,实现水电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赵强, 钱丽. 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中的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策略[J]. 电力设备管理, 202X, 25(X): 45-50.

[2] 刘峰, 王华. 大数据在提升水电集控中心水文预测精度中的应用研究[J]. 水利信息化, 202X, 18(X): 23-30.

[3] 周洋, 陈悦. 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水电调度策略的适应性调整[J]. 中国能源, 202X, 45(X): 35-42.

[4] 李阳, 张辉. 水电集控中心跨流域联合调度通信网络的优化设计与实践[J]. 通信技术, 202X, 55(X): 56-62.

[5] 吴迪, 郑浩.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模型改进与验证[J]. 水力发电学报, 202X, 41(X): 45-56.

[6] 王宁, 赵刚. 跨流域多电站联合调度风险应对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 国际电力, 202X, 28(X):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