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孙航
重庆万州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绿色建筑工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项目管理作为其执行核心,直接影响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效果。在全过程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需在制度机制、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上进行系统性优化。本文围绕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当前管理现状、关键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提出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构建,以期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可行性思路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梳理
(一)管理体系结构的适应性不足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需要融合生态设计、节能施工与环保运维等多维目标,其管理体系应具备高度协同性与综合性。在现有建设项目实践中,传统管理模式多以工期控制与成本管控为核心,难以系统支持绿色理念在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各阶段的深度落地。管理结构中对绿色目标未设立独立指标,导致环境绩效难以量化与考核,管理流程仍偏重工程属性而忽视生态属性。这种适应性不足使得绿色技术和标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融入到项目执行的核心环节中,进而影响整体可持续管理能力。
(二)参与主体协同机制的缺失问题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涉及建筑师、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环境顾问等多元主体,需依靠多方协同完成能效控制、材料环保与施工节能等目标。目前,多数项目在组织架构与沟通机制设计上仍以线性作业模式为主,专业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设计与施工之间缺乏前期协同机制。绿色设计与实施的责任主体边界模糊,使项目中绿色要求容易被削弱或遗漏,尤其在施工现场阶段难以有效落实绿色建造要求,导致节能减排等指标达成率较低,项目综合绿色效益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全过程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口
绿色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全过程的绩效监测与反馈机制,而现有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多聚焦经济与进度绩效,对绿色性能缺乏系统性量化工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虽然在技术层面有较为明确的规范,但在项目管理实际中往往未能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评价指标,尤其在中小项目中缺乏专业评估体系支撑。绿色指标监测数据收集不完整、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使管理层无法精准掌控项目绿色表现,降低了绿色工程建设的管控力度与调整能力,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实现。
二、绿色建筑工程可持续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构建全生命周期导向的绿色管理系统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管理应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建立全过程的绿色管理系统是提升项目生态绩效的根本途径。在项目启动阶段,应将绿色目标纳入项目总体策划,制定涵盖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的多维管理指标体系,为后续实施奠定标准化基础。在设计阶段,组织各专业联合审查绿色设计方案,通过模拟分析手段预测节能减排效果并形成数据闭环。在施工阶段,利用绿色施工技术管理手册与数字建造平台实现绿色控制点的全过程管控。运营阶段应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能耗监测、环境质量评价与维护计划优化,形成从建设到使用的绿色信息闭环。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通过技术与制度方式打通,有助于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绿色目标的阶段性校验与统筹执行,推动绿色管理从静态目标设定转变为动态过程控制。
(二)完善绿色项目管理的协同机制建设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需强化参与方之间的深度协同,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与信息传递机制是实现协同管理的核心环节。在项目组织架构中,应设立专职绿色管理岗位或绿色协调人,统筹各阶段绿色目标的推进与反馈,对接设计、采购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技术转换工作。应构建跨专业协同平台,通过BIM、CIM等数字工具实现模型协同与数据共享,提高绿色信息在各阶段的可复用性与一致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周期性绿色审查制度,确保各阶段施工做法与绿色设计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减少绿色偏离风险。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应引导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参与绿色认证体系,将绿色性能作为供应招标与评估的重要标准,从源头控制环保质量。协同机制的健全不仅提升项目运行效率,也为绿色目标实现提供全流程支撑环境,避免单点突破导致的系统性失效。
(三)强化绿色工程绩效评估与反馈体系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需依托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指标的设定与反馈机制推动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在评估指标方面,应依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结合项目特性制定可量化、可监测的绿色管理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材料环保性能、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维度。在实施层面,设置关键绩效指标跟踪机制,将绿色绩效纳入施工进度汇报与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绿色数据的阶段性采集与分析。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绩效偏差预警系统,对绿色管理薄弱环节及时识别与干预,形成问题闭环处理流程。绿色绩效评估结果应作为项目验收与奖惩依据,激励各参与方重视绿色成果,推动绿色责任制度落地。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是绿色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节点,为可持续目标的动态优化与实践验证提供数据基础与调整空间。
(四)推动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体系健全发展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持续推进需在政策制度与标准规范层面获得有效支撑,构建与时俱进的绿色管理外部环境是可持续战略实现的制度保障。政府应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绿色建筑在项目管理各阶段的强制性要求,出台绿色项目管理配套措施,对达到绿色管理标准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与融资支持,增强项目参与主体实施绿色管理的内生动力。行业协会与标准组织应结合技术发展动态,编制绿色项目管理标准与技术导则,对设计优化方法、施工控制手段与运维指标设定等形成规范性引导。应推动绿色管理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设计师与施工技术人员的绿色管理能力培训,建立绿色管理认证制度。政策与标准体系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绿色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复制,也为项目实践提供技术指南与制度护航,加快绿色建筑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转型。
结束语: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生命周期理念出发,系统构建集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于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机制、完善协同平台、强化绩效评估与健全政策标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建筑的管理效能与生态绩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绿色管理体系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绿色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23,43(02):71-75.
[2]黄雪峰.绿色建筑工程中协同管理机制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41(04):97-101.
[3]马建军.建筑工程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建筑科学,2023,39(03):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