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智能化运维中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白金瑞
阆中古城机场管理有限公司 637400
引言
随着民用航空业对通信导航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运维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性与高效性需求。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航空设备的维护理念与技术路径。尤其在复杂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感知、推理与决策能力,为实现设备状态的精准评估与故障预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一转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突破,更牵动着运维体系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深度重构。
一、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民航通信导航设备运维范式演
(一)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运维逻辑转变
传统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的运维长期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周期性检测,其核心逻辑建立在历史故障记录与技术人员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航空电子系统复杂性的提升以及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这种经验导向的维护方式在响应速度、预测精度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快速发展,使得运维模式正逐步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该转型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多维数据采集体系,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实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实时评估与趋势预测。例如,在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VHF)中,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如 LSTM)可有效识别信号衰减趋势并提前预警潜在故障点,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与稳定性。
(二)由人工巡检向自主感知与智能预警的跃迁
当前,民航运维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的战略性变革。传统的定期巡检和事后维修机制已难以满足高密度航班运行对设备可靠性的严苛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推动了运维流程从“人找问题”向“系统预判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而言,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识别技术已被应用于天线阵列及射频模块的外观异常检测;同时,融合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节点可在本地完成初步数据分析,并将关键信息上传至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自动相关监视广播(ADS-B)地面站为例,其导航信号接收模块嵌入了具备自学习能力的异常检测模型,能够在不依赖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实现对微弱干扰信号的识别与分类,进而触发预警机制并建议维护策略。这一跃迁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种具备持续进化能力的智能运维闭环体系,为民航通信导航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路径。
二、智能化运维生态构建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架构下的智能运维部署
随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复杂度的提升,传统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在响应延迟、带宽压力和实时性保障方面已难以满足高可靠性运维需求。在此背景下,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架构正逐步成为支撑智能化运维的关键技术范式。该架构通过将数据采集、初步分析与决策执行下沉至靠近设备端的边缘节点,实现了对关键故障信号的快速识别与本地化处理,同时借助云平台完成全局状态建模与长期趋势预测。例如,在仪表着陆系统(ILS)的监控中,边缘设备可实时分析航向信标与下滑信标信号的畸变特征,并结合云端知识库进行异常归类与成因推理,从而实现多层级联动的智能预警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并未完全取代人工参与,而是推动了运维流程中人机关系从“替代”向“协作”的转变。当前,运维人员的角色正在由传统的操作执行者演变为智能系统的监督者与决策协作者。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语言处理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构建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基于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的智能工单系统可自动解析设备告警信息并生成标准化处置建议,而集成 AR 眼镜的远程专家协作平台则能辅助现场工程师完成复杂设备的拆解与检测任务。与此同时,认知计算模型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动态调整提示内容与干预强度,从而提升整体运维效率与容错能力。这种新型人机协同机制不仅增强了运维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也为人力资源配置与技能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标准化建设与行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在民航通信导航设备智能化运维中的推广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与标准体系支撑。目前,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中国民航局(CAAC)已开始关注智能运维系统的适航认证、数据安全与算法透明性等问题。特别是在飞行安全等级要求极高的背景下,相关技术在部署前需经过严格的功能验证与风险评估。以深度学习模型为例,其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泛化能力必须通过多轮次的仿真测试与实际运行验证方可纳入正式运维流程。此外,跨厂商设备接口协议的统一、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以及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规范,也成为制约技术落地的重要瓶颈。为此,行业内正加速推进面向 AI 运维的专项标准制定工作,涵盖数据采集频率、模型训练集构建原则、边缘节点资源调度策略等多个维度。政策层面,国家对智慧民航建设的战略引导与专项资金支持,亦为智能化运维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正在深刻改变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的运维模式,从单一功能的故障检测发展为涵盖预测、诊断、决策与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未来,随着算法能力的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化运维将更加注重系统间的协同性与适应性,并在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于文刚,郑凯,孙增泽,邢轶博.航空通信电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5,(05):4-6.
[2]张博,李涛泳,魏家华.“航空通信技术与系统”课程数智化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2024,(34):109-111.
[3]廖尚志.航空通信平行仿真系统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3,45(03):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