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控制平台在污水厂集约化管理与资源回收中的应用

作者

贺云青

南京北控雄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 南京市 21100 身份证号码:320123199001114022

引言

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拥有率逐渐趋向饱和,后期增长速度将趋缓。与此相反,乡镇污水处理市场则潜力巨大。目前全国约有 60 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 1/3 即 20 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 100 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 50% 测算,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 亿元。发达国家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剩余市场空间主要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充满了想象力。随着乡镇污水处理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推动乡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为智能控制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

1. 污水厂集约化管理概述

1.1 集约化管理的定义

在资源有限约束下,集约化管理采取精细及系统化的策略与技术,旨在提高生产及资源运用的效率。在污水处理设施中,这种管理模式着重于在确保水质达标和满足环保标准的同时,充分运用现有设备、人力及能源,力求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并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调整。该管理模式涵盖了水质监测、能源控制、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并注重生产各环节的优化与配合,力求达成污水处理的高效性、低成本和持续运作。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的融合,集约化管理现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提高管理层次、减少运营支出、达成环保任务的关键途径。

1.2 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目标

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化整合、劳动效率的增强、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环境压力的减缓,全方位提升污水处理站的运作效能。高效管理的要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层面,增强污水处理的能力,保障处理成效的持续稳定,减轻对自然环境的侵害。节省能源消耗并削减运营费用,特别是依赖智能化系统对电力、化学品等资源的精确分配与高效利用。借助周密的管理手段提升设备的运用效率,延长设备的服务寿命,减少故障停工和维修的开支。增强污水处理站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的应对能力,降低人为错误和操作不当的风险。高效管理的核心宗旨在于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节能的运作模式。

2. 智能控制平台在污水厂集约化管理中的应用

2.1 智能监控系统

作为污水处理厂高效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智能监控系统承担着跟踪监管污水处理全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包括水质情况、水量变化、污泥密度等关键因素。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机械收集关键信息,并据此对水处理各个环节实施精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确保对整个处理流程的细致控制。该系统整合了多种传感装置,诸如流量监测器、pH 值测量仪、溶解氧感应器等,将一线数据迅速传递至中心处理系统,保障信息的精准与实时更新。智能监控系统还能有效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快速识别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预防设备损坏,减少故障发生,进而显著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2.2 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

智能控制平台的关键职能之一便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在废水处理设施中,数据采集机制依托各类传感器,对废水处理流程中涉及的众多物理及化学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水量、污染物含量、pH 值、气温等关键参数。采集到的数据随后传输至智慧解析系统进行深入的加工和分析。借助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该系统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隐藏的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譬如,系统能够评估废水处理流程中资源的使用效率及能源消耗情况,为管理层制定运营决策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智慧解析不仅能够优化废水处理的相关性能指标,还能增强管理层对全局运营状况的决策力,进而推动废水处理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2.3 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

利用先进的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技术,污水处理设施得以依托智能系统平台,对运营流程进行即时监控与优化。通过部署传感器和建立通信网络,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全流程的远程数据搜集与深度分析。该智能调控系统能够依据实时数据自主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降低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及能源利用率。以下表 1展示了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的工作流程。

表 1 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的流程

2.4 设备管理与维护优化

在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式管理中,智能控制系统对于设备管理与维护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机器管理方式,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周期性检查以及基于经验的维修,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还很难做到对机器故障的提前预判。与之相比,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时跟踪和数据搜集,能够精确掌握机器的运行情况,预见潜在的故障和磨损问题。比如,系统通过对水泵、通风机等关键设备的振动、温度、运行时长等关键参数的连续监测,能在问题出现之前发出警示,安排及时的修理或部件更换,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并减少意外停工。智能平台还能助力管理者构建数字化设备档案,优化保养计划,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与稳定性,进而削减运营成本。

3. 智能控制平台在污水厂资源回收中的应用

3.1 污水处理资源回收

在污水处理的工作流程中,水资源、能源以及化学品的循环使用与回收是增强废水处理站可持续成长核心的一环。过去,废水处理往往着重于污染物的去除,却忽略了废水本身蕴含的丰富资源价值。伴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资源回收方面的运用日益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策略。该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测与调整操作,高效地发掘和管理废水中的可回收成分,例如水分、氮、磷等宝贵物质。系统依托对废水流量、浓度等指标的即时监控,辅以高端数据分析技术,精确判别各个处理阶段所需添加的化学剂量和工艺要求,进而提升资源回收的成效。智能化控制系统还能够优化反应池中的水质状况,通过精细调节氨氮、磷含量等参数,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效率,并在处理过程中回收能源及有价值的物质,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站的资源转化效率,为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3.2 能源管理与回收

在污水处理设施中,能源的使用费用占据了运营成本的重要部分,在诸多处理过程中,例如曝气、污泥处置、药剂投放和泵房操作等环节,均需消耗大量能源和电力。借助先进的智能调控系统,污水处理站可以实施更为精细化的能源监控与管理,进而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系统能够对电力消耗进行实时追踪,准确预测各个处理阶段的能源需求,并根据实际负载变化调整运行参数,如控制曝气装置、泵房和通风设备的工作时长及转速,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能源,比如沼气和生物质能,也能通过智能系统回收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内部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智能调控系统还能够根据季节变化和工作状态自动调整能源分配策略,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同时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能源回收技术的提升,智能平台在能源管理和回收再利用领域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3.3 水质监测与优化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以往的水质检测手段主要依靠手工取样和实验室检验,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不能即时提供数据,导致在处理过程中难以对细节进行即时修正。随着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引入,水质监控与改善工作实现了效率与精确度的显著提升。该系统融合了尖端的传感器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对污水中的各类水质指标,比如 pH 值、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含量和磷含量等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对水质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迅速识别水质变化和异常状况,并自动启动调整策略,以保障污水处理过程的持续稳定。如在处理过程中,一旦检测到某项水质指标超出标准,系统便会自动调节曝气量、投放化学药剂的量或调整反应池的温度等参数,达到实时调整的目的。得益于智能系统的辅助,水质监测已经从传统的静态人工操作转变为动态的自动调节过程。

3.4 副产物回收管理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除了核心的污水处理和回收作业外,对副产品的有效回收同样是对污水处理设施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污泥、排放气体、固态废弃物等,若是不经过恰当的处置与回收,不但会加重环境压力,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运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对副产品的生成过程实施监管与分析,精确辨别其成分,进而采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资源化处理。比如,在智能系统的辅助下,污泥的管理可以实时跟踪其水分及有机质含量,从而优化脱水和干化处理,以及堆肥工艺,使其转变为有机肥或转化为能源,例如生物质气和热能,达成污泥的资源化目标。在废气处理方面,智能系统通过监测有害气体,如硫化氢和甲烷的浓度,并运用气体净化技术,将这些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进行能源的回收,以降低污染排放。智能系统也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拣和回收,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依托智能化的副产品管理,污水处理厂不仅能够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排放,助力实现绿色处理和资源转化的目标。

结语:智能控制平台在污水厂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的效率,优化了能源和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自动化调节等手段,智能平台有效地提升了污水厂的集约化管理水平,优化了处理工艺,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水质监测、资源回收、能源管理、污泥副产物处理等方面,智能控制平台为污水处理厂带来了全面的优化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平台将在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化的深度推进,污水厂不仅能更好地履行环保职责,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江啸, 张进朝. 泵站智慧管控一体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2(9):5-8.

[2] 李勇杰, 刘凯, 魏西森. 运用数字 + 智能 实现节能+ 增效[J]. 中国水泥,2023(10):105-107.

[3] 吴小良. 农业节水灌溉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探析构建[J]. 空中美语,2022(10):238-240.

[4]周建鑫.新时期银行风险控制的难点以及对策建议[J].金融客, 2023(8):16-18.

[5] 刘志学. 温室大棚的智能控制及安装应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57,182-5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