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杨春鹏
通道县职业技术总校
引言: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使命。职业素养是职业活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精神等,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职场新人,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职业素养培育中大有可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语言运用实践?这是摆在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整合职业情境,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将语文知识和职业情境紧密结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提炼职业活动中的典型语言交际任务,并据此优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要注重在语文学习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选择蕴含职业价值追求、职业精神品质的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教学中还要注重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引导学生感悟并践行优秀的职业文化,增强职业认同感。教学内容要整合职业元素,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职业体验,提升语文学习的职业适应性,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基[1]。
就部编高中语文《风景谈》教学方面举例,文章勾勒了西北高原自然风貌跟军民生活图景,凸显了抗战岁月里中国百姓的革命乐观意志。教师可把服装设计师所涉职业情境引入,推动学生思考怎样从课文体会中汲取职业精神,教师铺陈情境:小李为一位服装设计师,其遵循“设计要令生活更恬适”作为设计理念,然而在实际工作的操作阶段,他屡屡为创意断流而苦恼,学生经分析后觉得,小李过分聚焦设计这一范畴,而是漠视了在生活里的观察与体验。教师带动学生把思维与课文相联系,领悟文中“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伟大”所藏哲理,点明小李应踏出设计工作室,用心体认生活,自普通劳动人员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动力,学生进入探讨环节,判定设计不可脱离生活源泉。设计师当像茅盾笔下刻画的延安军民那般,借设计播撒美好,充实大众精神领域,受教师的引导,学生觉察到,精良设计起于生活,支撑生活发展,此乃设计师需具备的职业精神品格。
二、应用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可以精选与学生职业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语文应用策略,提升语言交际能力。要创设职场情境,开展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仿真体验中强化语言技能,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同伴互助中解决语言运用难题,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反思语言运用得失,不断内化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应用中升华[2]。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一事为例说,该课文以抗战阶段白洋淀军民生活作背景,记录了渔家妇女在战争里从懵懂到觉醒的成长。教师可设立红色旅游讲解员的职业情境架构,带领学生钻研讲解中怎样传承革命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施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各自扮演讲解员、游客这两种角色,讲解员在进行白洋淀迷人风光介绍期间,重点呈现当地妇女投身抗战的感人壮举。当进行芦苇荡介绍之际,讲解员可像这样言说:水生嫂等凭借芦苇荡地理便利,协同游击队对日寇实施伏击,展现白洋淀女性的机智英勇,柔弱肩头承载保家卫国重责,在角色扮演的阶段中,学生于语言架构、言语表达等范畴获得锻炼,尤其在开展故事演绎的环节里。学生应凭借灵动语言把战争岁月妇女的成长经历慢慢讲出,造就了故事叙述能力,采用情景教学形式,学生于语言实践里赓续红色血脉,透彻领会白洋淀妇女的革命豁达精神及家国情怀内涵。
结语
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中,要注重选取蕴含职业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并践行优秀职业文化;要创设逼真的职场情境,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升语言交际实践能力。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中融入职业素养培育,助力学生在未来职业道路上沟通无碍、应对自如,在实现个人价值,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琼.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5,(20):22-24.
[2]朱奋国.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5,(1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