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整体护理融入人文关怀
肖娇 杨雪梅 杨柳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03 部队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
责任制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模式,但实际在落实责任制护理时多侧重于疾病护理,忽视了患者在情感、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人文关怀需求,我国医院积极探索如何实施人文关怀护理[1],但研究显示国内医院人文护理实践现状不佳[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需求的提高,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2 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通知[3]提出要强化护理人文关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此类患者常因多种疾病并存,加之机体功能衰退,在遭遇意外伤害如骨折时,护理难度显著增加,人文关怀充分考虑患者治疗、康复、预后改善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对慢性病、危重症等高需求患者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4]。本文选取一例老年患者髌骨骨折合并多种慢性病病例,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模式在此类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康复难度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基本资料
患者老年女性,因不慎摔倒导致右侧髌骨骨折后入院接受保守治疗。患者既往病史复杂,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病以及垂体瘤术后多年,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此外,患者还存在右上肢偏瘫、左眼失明等后遗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入院时,患者髌骨骨折处肿胀伴明显疼痛,血糖血压控制不佳,血钾偏低,右下肢外踝部带入二期压疮;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消极等负性情绪,治疗态度不积极;患者性格孤僻及语言沟通障碍,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配合度低。
2 护理评估及目标
2.1 生理方面 患者髌骨骨折需制动 4-6 周伴慢性病者长期卧床,需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感染及压力性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2.2 心理方面 患者因病痛、视力障碍及偏瘫而焦虑抑郁;同时环境陌生,家属陪伴却少,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提升治疗依从性。
2.3 社会支持 患者家庭支持薄弱,家属期望值高,需加强与家属沟通,强化家庭支持作用。
3 护理方案及实施
3.1 责任制整体护理
3.1.1“一对一”护理 “一对一”护理使责任护士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持续优化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更优质和高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有显著作用。具体为:①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第一时间到患者床边,自我介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住院事项,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和护士。 ② 责任护士每天与主管医生共同对患者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做好护理记录。 ③ 成立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多学科护理团队,使资源整合,提高护理效果。 ④ 落实 8 小时在岗,24 小时负责,使患者得到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这种模式还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一种长期的专属护理关系,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人文意识和管理意识[5]
3.1.2 骨折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存在骨质疏松,因骨折保守治疗的愈合时间较慢,加之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更需要精细而又专业的护理。 ① 将患者右下肢抬高 15-30 度,加快静脉回流,缓解疼痛和肿胀[6]。 ② 石膏有效固定,松紧适宜,足尖朝上,防止肢体外旋,避免腘窝及腓骨小头处受压。 ③ 红光治疗,每次20 分钟,每天 2 次,消肿止疼。④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促进骨折愈合。为有效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除补充水分外,下肢健侧行气压泵治疗,每次30 分钟,每日 3 次;协助双下肢踝泵运动,每次 20-30 组,每日 3-4 次,不仅预防血栓,对恢复关节活动、提高行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7]。
3.1.3 疼痛创新管理 患者因骨折疼痛导致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稳以及康复训练受影响,因此做好疼痛管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 ① 通过与患者聊天、播放其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等放松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 ② 使用凝固点低于清水的盐水袋冰敷止疼,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提升舒适度[8-9]。 ③ 调整舒适体位,松紧适宜地固定石膏、按摩患肢肌肉等,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④ 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止疼药物。经过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对比,直观显示疼痛护理的效果[10]。
3.1.4“三位一体”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长时间制动和康复训练不及时,会出现膝关节粘连甚至僵硬、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因此建立以康复师、责任护士、患者“三位一体”模式[14],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提高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水平。 ① 前四周卧床,床上行踝泵运动以及肌肉收缩训练;第五、六周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床上适当 0∘~30∘ 范围膝关节被动活动;第六、七周床上 30∘~60∘ 膝关节被动活动;第8 周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的被动活动角度,去除石膏,疼痛忍受的情况下下床活动[15]。 ② 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洗漱、梳头及床上活动等,防止健侧肢体功能退化。
3.1.5 血糖血压管理 做好患者血糖血压管理,有效控制病情变化和预防相关并发症。 ① 责任护士、医生、营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通过调整饮食量、时间和进餐顺序,保证营养同时控制血糖。 ② 注意血压血糖监测,做好情绪护理,护理操作集中时间进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睡眠习惯,保证患者休息。 ③ 遵医嘱用药,做好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和应急处理。
3.1.6 压力性损伤护理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治疗的难度会增大,因此有效预防是关键。 ① 使用气垫床,做好“七勤一好”,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代,营养好。 ② 对创口运用湿性愈合理念[16],聚维酮碘溶液外用消毒,康复新液纱布湿敷,每日3 次,每次十分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受压。 ③ 协助脚踝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口愈合。
3.1.7 预见性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因高龄和多种疾病,病情变化快或不明显,需要护士在工作中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预见性。如责任护士察觉患者夜间多尿、盗汗可能是低血钾、乏力的原因,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血钾值恢复正常,避免盲目补钾风险。
3.1.8 健康教育 积极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用宣教手册、科普动画和模具等循序渐进地主动讲解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服从性,提高家属参与管理能力。
3.2 人文关怀护理
3.2.1 尊重与关爱 尊重与关爱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老年患者更需要被尊重。 ① 责任护士充分尊重和主动关心患者,消除患者焦虑与不安。 ② 运用共情模式倾听患者需求,业余时间以亲人姿态与患者交流,为促进患者的治疗配合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3.2.2 有效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结合其特点进行有技巧的沟通,才能使患者信任和配合。 ① 入院初,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沟通准备,每次沟通后及时总结和完善,逐步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 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过往经历和文化背景,便于护患交流。 ③ 因患者较为敏感,护士注重自身微表情与言语管理,以微笑、夸赞和亲切称呼拉近距离,传递关怀与尊重。
3.2.3 个性化护理环境 个性化护理环境是针对老年患者个体差异设计的,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① 提前准备好病床,保持病房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 ② 根据患者喜好和病情放置绿植鲜花等,墙上粘贴科普图文和祝福语,营造舒适温馨的康复环境。③ 逢节日或生日,病房进行节日氛围装饰及送上贺卡,传递关爱与祝福。 ④ 及时拍摄留存患者住院期间有意义照片,分享给患者和家属。
3.2.3 积极心理疏导 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 ① 责任护士每日与患者亲切交流,建立亲情纽带。 ② 协调亲属与患者视频通话,缓解患者孤独情绪。 ③ 挑选患者或者儿童的温馨照片视频,给患者浏览,提升愉悦感。 ④ 积极心理暗示,告知患者其他病房有与她年龄相仿的病友,组织同类患者交流,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3.2.4 记录人文关怀日志 责任护士每日记录好护理患者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观察结果及护理效果,为后续评估与调整提供依据。
3.2.5 家庭参与 及时在患者面前向家属称赞患者的住院表现,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感。
3.2.6 延续护理 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回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告知家中康复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得到及时科学的居家指导。
4 护理效果与体会
老年患者住院存在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易发生并发症,同时心理状态和配合度也不佳。通过实施责任制护理融入人文关怀模式,患者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良好,血压血糖控制平稳,无护理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到骨折前。特别是患者焦虑不安的负性心理得到改善,能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生活,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17-18]。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专业和人文关怀能力,使患者得到高质高效的服务。责任制护理融入人文护理的个案成效,值得在病区学习和推广,以案促学来提高病区护士的整体人文关怀能力。
5 讨论
将人文关怀融入责任制护理的实践,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也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行落实。但人文关怀的推广要求护士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方面需求,对护士的综合能力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院和相关部门应从多方面为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加强人文关怀建设[19],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晓欢,林征,尚星辰.我国医院人文护理实践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12-1216.
[2] 尚星辰,金晓欢,林征,等.医院人文护理实践现状的全国多中心调查 [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5):61-6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的通知[EB/OL].(2022-05-07)[2022-12-29].http: //www.nhc.gov.cn/yzygj/s7653pd/202205/441f75ad347b4ed68a7d2 f2972f78e67.shtm.
[4] 华燕,吴叶.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AS与PANSS评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17-1619.
[5] 肖爽,曹丹阳,武月.一对一责任制护理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5):551-554.
[6] 张燕.骨科下肢抬高垫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疗,2019,18(244):159-160.
[7] 吴旦,陈艳,葛国芬.运动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3):284-287.
[8] 陈海静.盐水冰袋与清水冰袋在骨科冰敷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5):295-296.
[9] 温秀锋. 10% 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在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4):243-245,249.
[10] 潘亚娟,薛明,王柯娜,刘卫卫.4种疼痛评估量表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杂志,2024,39(4):29-32.
[11] 李波,张树明,乔雅楠.髌骨骨折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综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8):719-722.
[12] 陈丽冰,刘玉琴,欧会芝.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83-85.
[13] 韩美花,金成玉,刘昱彤.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4):76-78.
[14] 李春景,陈萍,罗丽妹,冯婷婷.“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8,30(4):262-266
[15] KakazuR,Archdeacon MT.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ellar Fractures[J].Orthop Clin N orth Am,2016,47(1):77-83.
[16] 刘磊.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13):177-180.
[17] 陈妍琼,施丽琴.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 者对其康复及回归社会的影响情况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 2602-2603.
[18] 王静,席冰玉,贾金侠.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老年骨伤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状况的作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826-1827.
[19] 张勇,罗帅,杜祥宇.多部门联合人文关怀建设在公立医院人力资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5):5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