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脱敏技术与隐私保护实战指南
肖占军
31700 部队 辽宁辽阳 111000
引言
面对海量个人及敏感数据,怎样做到既保障数据可用性又可防范数据泄漏与滥用,这成了众多运维部门与组织碰到的难题。数据脱敏技术属于一项实用的隐私防护手段,通过对敏感数据实施处理,使得它们既能保持数据分析方面的价值,又能削减甚至规避给个人隐私带来的伤害,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1 数据脱敏技术
1.1 数据脱敏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据脱敏技术就是把敏感数据做些处理之后,可以继续用来做分析或者开发,但不会泄露个人隐私的一种技术,它的主要思路就是把敏感数据变成没有意义或者部分没意义的数据来保障个人隐私。比较常见的脱敏手段包含数据屏蔽、数据替换、数据扰动和数据加密等等,比如数据屏蔽,可以直接遮盖住某些字段里的敏感信息,就像把身份证号的一部分数字换成“*”,防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泄漏出去。至于数据替换,则是用随机产生的数据或者经过加工的数据去取代原始数据,如此一来即便数据遭到了泄漏,也不能还原出真实的个人信息。数据扰动技术通过向原始数据增添随机噪音来达成隐私保护的目的,它会改变数据的值,但却保留了数据的总体分布特性,按照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标准,数据脱敏技术一方面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在执行统计分析的时候依旧有效,这就使得该技术所达到的复杂程度应当符合其使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借助恰当采用数据脱敏技术,运维部门能够既守护住用户的隐私,又不会影响到数据本身具有的商业价值。
1.2 主要的数据脱敏方法
在数据脱敏技术当中,存在诸多不同的方法,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合适的应用场景。其一为数据屏蔽,这是最为常见的数据脱敏手段,该技术会对敏感信息实施隐藏或者替换其部分内容等操作,从而令数据即便处于未发生改变的整体结构之下仍旧难以被识别出来。其二是数据替换,也就是利用其他非敏感性质的数据去替换原本属于敏感范畴的数据,譬如在数据库里把客户的真实姓名换成随机产生的名字之类的情况,如此一来当执行数据分析时便不会致使客户的个人资料遭到泄漏现象发生。其三则是数据扰动,这种方式乃是通过增添一些随机噪音来促使数据数值出现变动状况,但又能保证分析结果维持在一定准确范围之内。 按照实际应用需求,组织可选取合适的方法,甚至把多种技术融合起来用,这样就能取得最好的脱敏成果。挑选脱敏方法的时候,得考虑到数据的使用场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业务上的需求才行,比如医疗行业对于患者信息的保护有着很高的标准,往往就须要采用强度比较高的脱敏技术,保证这些数据在共享或者分析期间不会把病人的隐私给泄漏出去。
2 数据脱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面临挑战
数据脱敏技术在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的应用,特别是金融、医疗以及电商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机密数据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脱敏技术,从而保障客户的隐私,并依照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之类的法律法规,在医疗行业当中,患者的健康档案和个人资料同样必要受到严格的保护,于是便用数据脱敏技术去规避临床研究和数据分享期间出现隐私方面的危险。电商平台执行用户行为分析的时候,也会利用脱敏技术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防止由于数据泄漏而产生信任危机。不过,数据脱敏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遭遇一些问题,诸如怎样保留好脱敏之后的数据可用性与分析准确性,又怎样既遵照法规又做到数据的灵活运用等情况,这些都是技术团队要持续改良脱敏算法和策略去解决的,从而保证在守护隐私的情况下,数据还可以给业务发展给予支撑。所以,组织执行数据脱敏技术的时候,应该全面考量技术选取,数据特性以及实际需求,以此来制订出合适的隐私保护计划。
3 数据脱敏技术数据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数据脱敏技术若要有效地应用到数据保护中,首先要有清晰的执行策略来保障敏感信息得以妥善处理,这个执行策略需包含诸多方面的考虑因素,其一便是数据识别与分类,组织应当针对自身所存有的全部数据展开全方位审查,特别要找出全部属于个人可识别信息(PII)以及其他各类敏感数据的部分。按照GDPR的相关界定,PII涵盖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组织务必保证此类信息在处理进程里受到专门的守护,而采用恰当的脱敏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存在几种常见的数据脱敏手段,即数据掩码、数据替换以及数据扰动。 数据掩码技术可在维持数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把原始数据隐藏起来,比如把“张三”掩码成“张”,而数据替换就是用别的合理值来替代真实数据,像把“1234567890”替换成“0987654321”,至于数据扰动,则是要对原始数据执行随机化处理,从而保证在做分析的时候无法复原出真实的数据。此外,脱敏策略的执行离不开风险考量,组织要评定每种脱敏手段是否合适以及效果怎样,还要顾及到脱敏之后的数据能否符合业务需求,如金融业在应对信用卡信息的时候,利用数据掩码技术既能守护客户隐私,又可让内部系统展开风险剖析,定时检测并复查脱敏成果属于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部分,组织应当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观察体系,定时去评判脱敏数据的使用状况及其潜藏风险,保证其一直合乎法规及业务方面的要求。依靠这种执行策略,组织就可以切实地捍卫好自身的敏感信息,减小数据泄漏的可能性,而且也不会影响到数据在各种业务情形之下的正常运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中,数据脱敏技术属于隐私保护的关键手段,越来越受瞩目与重视。本文探究了数据脱敏的基本概念、执行策略及其在实际操作时碰上的难题及应对办法,运用数据脱敏技术之后,既能有效地减小敏感信息外泄的风险,又可以守住合规性,保存数据的实用性和业务的连贯性。未来随着技术持续提升,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变得越发严厉,数据脱敏技术会愈发完备,并全面覆盖各个行业领域,所以,运维部门要积极塑造起完备的数据脱敏系统,助力形成数据安全文化,保证在捍卫用户隐私之际做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革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凯,张国明,楚胜翔.基于数据脱敏技术的大数据隐私安全应用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9(03):436-442.
[2] 王 美 丽 , 刘 强 . 大 数 据 隐 私 安 全 技 术 综 述 与 展 望 [J]. 计 算 机 科学,2020,47(05):167-174.
[3]李华,赵东.数据脱敏在大数据隐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11(0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