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白酒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探究
李诗琪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引言:固态发酵白酒是我国传统酿酒工艺,微生物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其群落结构演变影响白酒风味与品质。目前对该演变规律认知有限,深入研究能揭示微生物作用机制,为白酒产业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
1. 固态发酵白酒概述
1.1 传统工艺特点
固态发酵白酒是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固态发酵白酒采用固态的酒醅进行发酵,原料多为高粱、小麦等谷物。在酿造过程中,首先是原料的预处理,包括粉碎、润料等步骤。例如高粱的粉碎程度要适中,既不能太粗影响微生物与原料的接触,也不能太细导致透气性差。润料则是让原料吸收一定水分,使其在蒸煮过程中更容易糊化。蒸煮环节十分关键,它能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从原本的结晶状态转变为易于微生物利用的状态。之后进行摊晾,将蒸煮后的原料迅速降温,以便接入酒曲。酒曲是固态发酵白酒的灵魂,它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酒曲会赋予白酒不同的风味。发酵过程在特定的窖池或地缸中进行,发酵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严格且独特。发酵周期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并代谢产生各种风味物质。最后通过蒸馏提取出白酒,再经过陈酿、勾调等工序才成为成品酒。这种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是固态发酵白酒品质和风味的重要保障。
1.2 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在固态发酵白酒的酿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霉菌在发酵前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根霉和曲霉等。根霉能够产生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糖类物质,为后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能量和碳源。曲霉则具有丰富的酶系,不仅能分解淀粉,还能分解蛋白质等物质。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它能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这一过程是白酒酿造的核心反应。同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一些风味物质,如酯类、高级醇等,这些物质对白酒的香气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细菌在固态发酵白酒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乳酸菌,它能够产生乳酸,调节发酵体系的 pH 值,影响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同时,细菌还能参与一些复杂的代谢反应,生成独特的风味物质。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们的代谢活动最终决定了白酒的品质、风味和风格。
2.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2.1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固态发酵白酒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常用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可以对微生物的特定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例如针对 16S rRNA 基因的扩增,能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这种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以检测到微量的微生物DNA。在固态发酵白酒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利用PCR 技术可以快速确定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另外,基因克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上,便于进一步的测序和分析。通过基因克隆,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因功能,揭示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制。此外,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技术基于核酸分子的互补配对原理,通过标记特定的核酸探针,可以检测微生物群落中的特定基因序列,从而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2 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固态发酵白酒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先进手段。与传统的测序技术相比,高通量测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DNA 序列信息。在固态发酵白酒微生物群落研究中,高通量测序主要应用于对微生物群落的全面分析。例如对 16S rRNA 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可以获得细菌群落的详细组成信息。它能够检测到群落中低丰度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真菌群落,可以对 ITS(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高通量测序,可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等生态特征。同时,还可以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发酵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高通量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构建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树,揭示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此外,高通量测序技术还能够分析微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基因,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功能。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对固态发酵白酒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
3. 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
3.1 前期群落特征
在固态发酵白酒的前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发酵开始时,酒曲中的微生物被接种到原料中,此时微生物群落主要由酒曲带入的微生物构成。霉菌在这个阶段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根霉和曲霉等是较为常见的霉菌种类。根霉具有较强的糖化能力,它能够迅速分解原料中的淀粉,使发酵体系中的糖类物质含量增加。曲霉则在分解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释放出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酵母菌在前期也开始生长繁殖,但数量相对较少。细菌在前期的群落中也有存在,如一些产酸细菌开始活动,调节发酵体系的 pH 值。此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酒曲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固定,并且在发酵初期环境条件相对单一,尚未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主要以利用原料中的营养物质为主,代谢产物开始积累,如少量的酒精和一些简单的风味物质,但整体风味还未形成。
3.2 中期动态变化
进入固态发酵白酒的中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酵母菌的数量迅速增加并成为优势微生物之一。酵母菌大量利用前期霉菌分解产生的糖类物质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含量不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变得非常活跃,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产生了大量的酯类、高级醇等风味物质。这些风味物质的产生对白酒的香气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原本数量较少的细菌,如乳酸菌,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如 pH 值的下降、酒精含量的增加等),开始大量繁殖。乳酸菌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乳酸,进一步调节发酵体系的pH 值,同时乳酸也作为一种风味物质对白酒的风味产生影响。霉菌的数量在中期相对减少,但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继续分解一些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在中期逐渐增加,不同种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例如酵母菌和细菌之间存在着共生和竞争关系,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细菌产生的某些物质又可能影响酵母菌的代谢。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促使微生物群落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发酵环境的变化。
结束语:对固态发酵白酒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的探究,初步明确了微生物动态变化特征。后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准调控微生物群落,优化发酵工艺,推动白酒产业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升我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李玉峰.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48(6): 123-130.
[2]张伟, 陈晓东. 白酒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与微生物代谢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酿造, 2021, 40(5): 67-74.
[3]刘洋, 赵磊.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浓香型白酒发酵微生物群落研究[J]. 酿酒科技,2023, 55(3):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