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对农民认知的基础影响研究

作者

马长波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城郊街道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引言:为避免造成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以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开展水土保持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一大重点。但农户水土保持认知和实践之间有差距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农户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因此,提升农户水土保持宣教力度、提升农户环境保护意识,成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农户水土保持宣教对其认知的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本文对其予以分析讨论。

1、分析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1.1 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不足

如今,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宣传水土保持广度。尽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但是受资源不足和乡村基础建设薄弱的影响,其宣传力度仍有局限,并且深入到了边远的山地及落后乡村。农户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知晓主要来源于少部分渠道,即广播、电视、纸上资料等,使宣传教育未能使每一个家甚至每一个人都做到知晓。研究表明,在一些地方,尽管农户对水土保护有一定认识,但在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以及实施策略上有很深的错误认知。由于信息传递的方式较为单一,农户的了解只能局限于从宣传活动中获取水土保持方面的信息,所以农户的认知程度不高,农户甚至对水土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带来的长期效益缺乏认知。那么怎样进一步拓展教育的宽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1.2 宣传教育方式单一

单调的教学方式是制约水土保持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的水土保持信息传递更多采用传统的讲课、图文书籍、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缺少生动有趣且有互动性的宣传形式。这样的传统手段能传递些许信息,但由于没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农民的学习劲头不大,缺乏比较深的影响与感受。尤其是对于新一代农民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从新兴传媒渠道获取信息,而传统的宣教手段并没有利用好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工具。造成水土保持教育的效率低下。其次,现阶段大部分宣教的都是理论性知识,缺乏操作经验和案例分享,农民无法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中。缺乏有效操作性知识的授课不但难让农民理解晦涩复杂的水土保育技术,还给农民使用这些技术产生了质疑感,进而降低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实施效果。

2、完善水土保持宣传的方式和手段

2.1 加强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与宣讲

改变现有水土保护宣传教育现状。加强公众水土保护教育与宣传力度。虽然有的地方开始进行了一些水土保护的宣传活动,但大体上说,所宣传覆盖面太有限,可利用多种多样、分门别类、多层次的宣传方式使水土保护知识普及到每一户农民。比如在适当的时间开展相关的水土保护课程或村民大会,聘请相关专家、研究者讲解相关的水土保护基本理论和新技术;还可按照农业活动的不同周期展开宣传,如在开春播种、晚秋收获的关键期使用宣传车、收音机、电视广播,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最新信息传递至农民手中;政府还可加大对农村公共建设的投资,建立网络连接和先进的水土保护现代化器材,以便于居住在偏僻乡村、无法上网的农民更简便快捷地接收到最新的水土保护资讯。这样一来可以极大提高水土保护科普范围,有利于水土保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2.2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注重实践性

由于以往教育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农民水土保持意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推广方式也必须革新。在此阶段要注意发挥实践的作用。将相关水土保持技术的运用引入其中,如在实验田、参观考察、田间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农户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水保技术的作用。通过实验区的例子,农户能亲自参与到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中,将农户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水保技术的作用,建立实验区时要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种类的作物,在地区内发现农户自家所种植的植物。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虚拟模拟技术或不同形式的教学工具来进行,使用图片较为丰富的教学视频或动画,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手持电子设备的使用让农户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到利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技术预防水土流失。如此的新型教育传播方式能够使农户在学习的热情上有所提高,也能让其深度理解水土保持技术的正确运用。

2.3 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建立长效机制

宣教不能够起到提升水土保持效果的最大程度,关键是要激发农民的主动性,使得水土保持活动具备持续性,这才是釜底抽薪的良策。农民的积极参与能够促使水土保持方案获得一定的成效,主要是因为执行这个方案不仅需要依靠政策,更需要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地配合。因此我们应当采用给予财政补贴、财政补助等手段,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关于水土保持的行动中来。如政府可以给予实施水土保持策略的农民一定的补助或以低价向其发放必要的设备,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同时可以开展关于水土保持技术的教育及资格考试,促使农民成为水土保持技术的传播者,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结语

水土保持知识普及与宣传是非常基本的工作,是保证农民认知水土保持知识的关键性工作,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的关键部分。当前,我国水土保持宣教事业仍存在水土保持宣教范围小,宣教手段单一等困境,这要求我们采用新方法加强知识的普及与运用,激发农民群众主动、持续性的参与,形成良性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向深层次推进,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 李晓明. 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 生态环境与发展,2023(11): 45-49.

[2] 孙明芳; 张义平. 我国农村水土保持教育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环境, 2022(7):36-40.

[3] 王大伟; 孙彦君. 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民行为的影响分析[J]. 环境管理与政策,2023(6):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