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董雪梅
珊瑚鲁能小学 40133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接轨学生的日常生活点滴,编织道德情境,这是一种高效策略。这种方法着重将抽象的道德法则和法治观念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动的环境中感受、理解并体会道德法治的意义。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法治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场景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成效。创设情境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比如在上《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这节课的时候,课堂一开始播放了一段班级里乱糟糟的视频。有的同学迟到,有的同学课间追逐打闹,有的同学乱扔垃圾等。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喜欢这种班级氛围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方面的班级规则,比如课堂纪律、卫生习惯、人际交往等。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看法:“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保持教室干净,物品摆放整齐”等等。各小组推选代表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全班审议,对有争议的条款投票表决,学生把通过的班规誊写到彩色卡纸上,做成“班规公约”,贴在教室里显眼的地方,学期中期安排“班规执行情况”反思会,评价执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这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提升了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培育了民主协商精神。
二、紧扣时代脉搏,演绎法治场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社会热点同法治教育融合起来,营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法治场景,这样就能把学生放在贴近现实的情景里,让他们感受到法治的庄重和神圣。当今的小学生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社会热点有一定的知晓度,教学时巧妙地把这些元素融入进来,就能快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法治场景当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析问题,做出判断,他们的思维在法治的熏陶下变得敏锐而深刻。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被采用之后,法治实践案例就会以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中体会到法治的魅力。这种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将来成为守法公民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时,开始上课时就播放一段有关某城市河流污染的新闻报道,然后出示对比图片:一边是清澈的河水,一边是被污染的河水。问:“这两条河有什么不一样呢?被污染的河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思考。然后设置“环保法庭”情境活动:将全班分成几个角色组,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污染企业代表)”、“证人(受影响的居民)”、“环保专家”等。案件背景是:某工厂想节省成本就偷排废水,造成河水污染。各角色组搜集材料:“检察官”找污染证据,“律师”写辩护词,“环保专家”分析污染危害,“居民”讲生活受影响。模拟法庭开庭,各方轮流发言,“法官”依据《环境保护法》有关条款判案。活动结束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何要制订环保法律?”我们平常怎样保护环境?学生们既学习了环保知识,又理解了法律的
社会作用,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角色互换体验,共筑道德殿堂
角色互换体验属于一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成为特定的道德或者法治情境中的角色,从而深切体会他人所处的立场以及情感。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行建立起知识体系,进而优化道德认知水平并加强法治意识。角色互换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良好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公民。在角色互换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体会他人所处的境况和感受,这对发展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十分有益。同时也能符合小学生爱玩爱闹好动的特点,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更生动有趣,比如在《我们的学校生活》这课中,就可以设置一个“我是小老师”的角色互换活动。课前准备好一些简单的教具以及教案,还有老师的日常用品。上课前先问:老师们在学校里做什么?“老师的工作难吗?"再将学生分成 6 组,每组选出一个小老师,其他学生充当学生。给 10 分钟"时间,让小老师设计 5 分钟的微型课,可以是讲故事、教唱歌,简单知识点即可。小老师上台教,学生会问问题授课,学生可能做小动作等、开小差、。,请小老师说说“你在讲课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对老师的工作的有什么新的见解?请扮演学生的同学说说“你认为小老师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说:“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尊重老师的劳动,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才是给老师最好的回报。”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老师的辛勤工作,理解老师的付出,从而更加尊重老师,同时也反思作为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四、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接轨日常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角色互换体验这三种策略各有特点,彼此相辅相成,这些策略把抽象的道德法治概念变成了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主地去思考、体验、感悟,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亲自参与到精心安排的问题情境里,他们就比较容易明白道德的意义,接纳法治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契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本质需求,给学生的品德养成和法治素养增添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晶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58-60.
[2]杨罡.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06):108.
[3]黄国庆.情境体验式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47-49.
[4]余长华.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J].亚太教育,2022,(0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