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分析

作者

许沈晶

湖州市南浔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9

未来社区以人为本,文化引领,以人为核心,满足社区全人群美好生活向往,融合先进文化和科技,引领高品质生活方式革新。学习型社区是指有共同发展愿景、基本配套设施齐全、组织管理科学、社会组织有活力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可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未来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区和未来社区的有机结合,学习型社区是未来社区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社区为学习型社区的构建提供保障。南浔頔塘未来社区是湖州市首个通过验收的新建类引领型未来社区,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南浔样本的实践。本次研究以頔塘社区为例,立足未来社区邻里、教育、创业三大场景,优化教育培训路径,探索未来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

一. 研究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分析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机构。人们更需要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学习方式,能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数字化背景下,学习型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平台,更好地满足成人居民的知识需求和学习意愿,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

(2)提升社区活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能够增强社区内部的互动和合作,打破传统社区大家各扫门前雪,开门互不识的情况,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数字化工具为居民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更多便利,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社交网络[1]。

二、南浔頔塘未来社区生活课堂的实践探索

在大力开展全民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逐渐成为推动地方发展、强化文化传承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社区教育不仅仅关乎社区居民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升,更是社区活力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然而,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单一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期望。因此,开拓创新型社区教育的新路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不仅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挑战,也是对每个社区自身发展策略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南浔頔塘未来社区生活课堂的构想应运而生。它旨在结合南浔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科技手段的辅助,打造一个全新的、多维度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平台不仅会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还将促进社区内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南浔实施未来社区生活课堂,需要从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居民需求出发,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科技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一)文化传承课程开发

以南浔的历史建筑、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为依托,开发系列文化传承课程,邀请当地工匠、艺术家进入课堂,将南浔的传统文化及技艺传授给社区居民,从而实现文化的保

护与传播。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手工艺市集等活动,增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二)终身教育平台搭建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教育需求,建设包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平台。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如远程课堂、在线讲座、互动研讨等,并确保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满足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

(三)跨代互动与合作学习

鼓励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青少年辅导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老年人向年轻人传授传统技艺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与互补,提升社区的整体教育效果和凝聚力。

(四)实践和体验式学习

设计和组织更多基于体验的学习项目,比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项目、历史文化探索游等,使学习者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南浔頔塘社区教育需着眼于如何维护这一教育模式的活力与持久发展。一是不断迭代更新课程设计,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同时关注可持续经营机制的建立。二是结合多元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索与其他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模式,共同为社区教育贡献力量。三是特色化与个性化并行发展,让社区教育既顾及到通用性需求,又能聚焦于当地特有的文化与实际需要。四是强化政策层面的支持,建立社区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持续创新和提升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五是主动开展国际层面的对话与合作,借鉴和融合全球优秀的社区教育理念,以期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综上所述,社区生活课堂的未来走向应以其根植社区的特性为指导,以科技为助力,兼顾本土与国际视角,不断探索更高效、更全面的教育方式,从而促成一个更加富有活力且具有持续自我发展能力的社区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张敏. 社区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 中国成人教育[J],2022(6):22-29.

[2]赵俊凡,李红梅.数字化平台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远程教育杂志[J],2022(3):56-64.

许沈晶 女 1984 年 12 月 汉 籍贯 单位: 单位所在省市: 邮编: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