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探讨
侯静云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房建公寓段 天津市河北区 063000
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担着客货运送、区域联通的重要职能。房建设备作为铁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站房、站台、雨棚、仓库、生产办公房屋及附属设施等,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旅客服务质量和运营秩序。科学合理的大修维修周期,是平衡安全、成本与效率的关键,不仅可以及时消除结构隐患,避免设备失效引发运营事故;还可以通过精准周期规划,减少过度维修造成的资金浪费,延长设备全寿命周期。因此,开展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探讨很有必要。
一、铁路运输房建设备概述及维修类
(一)铁路运输房建设备概述
铁路运输房建设备是指铁路运输系统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和设备设施。建筑物包括客运站房、货运仓库、机务/车辆段检修库、行车调度楼、铁路职工住宅等承担核心运输功能或人员活动的建筑实体;构筑物主要指站台(含站台墙、雨棚、雨篷)、跨线天桥、地下通道、围墙、挡土墙等支撑运输作业的结构体;附属设备设施为建筑与构筑物服务的给排水管道、供暖系统、通风设备、消防设施及电气线路等。
(二)大修工作重点
参考《房屋建筑修缮工程》的铁路专业标准及《实用房屋维修技术手册》的通用技术规范,维修工作按工程性质与目标分为三级:大修是对设备主体结构(如屋架、承重墙、基础)或关键系统(如站房供暖管网、雨棚钢结构)进行整体性修复或更新改造,以全面恢复其设计功能和安全性能,其工程范围广,涉及主体解体或系统性更换,费用高昂,需遵循《技规》“修养并重”原则,结合停运窗口期实施,典型场景有站房混凝土梁柱加固、历史站房屋顶整体揭瓦修缮;
二、优化维修周期管理的建议
维修周期管理的优化需从制度设计、技术支撑、执行监督三维度协同突破,以《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为安全基石,《房屋建筑修缮工程》为专业指南,《实用房屋维修技术手册》为技术依据,构建科学化、差异化的周期管控体系。以下建议聚焦解决当前周期僵化、数据缺失、技术滞后等核心矛盾:
(一)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体系
科学精准的设备状态监测是实施现代化维修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铁路房建设备管理亟需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新型运维模式,其核心在于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设备健康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应包含三个关键维度:基础监测层重点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将站房主体结构等关键设备纳入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雨棚钢结构等重要设施开展定期专项检测,其他辅助设备则通过标准化人工巡检进行跟踪。月度例行检查应当系统记录设备外观异常和功能缺陷,形成完整的运行档案。专业诊断层需要建立周期性深度检测机制,每两年运用精密水准仪实施站房沉降观测(控制精度 ±0.1 毫米),采用超声波探伤技术开展钢结构焊缝缺陷筛查(设定 0.5 毫米检出阈值),并在高铁站等重点场所部署振动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实时监测。智能决策层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预警响应平台,开发设备劣化预测模型,设定站台墙倾斜率 0.3% 、钢梁锈蚀深度 5% 等关键阈值指标,当监测数据触发预警条件时,系统自动生成维修建议,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的转变。
(二)完善基础数据库与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维修管理中,基础数据库与信息化管理是优化维修周期的核心支撑。完善的基础数据库能全面记录设备信息,信息化管理则可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与动态分析,从而为维修周期的精准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以下是具体的实施建议:管理部门需要构建设备全要素档案,作为周期决策的底层支撑。数据库核心字段应涵盖设计参数、材料规格、历年检测报告及维修记录,尤其要重点整合冻土区沉降、盐雾腐蚀等空间地理信息。还可以借助如今大数据、AI 技术等搭建运维决策平台,嵌入周期计算引擎。输入结构类型、环境腐蚀指数、日均客流量等变量后,平台自动输出建议维修窗口。同时开发维修模拟模块,预演施工对运输秩序的干扰程度。维修后的 72 小时内上传施工影像与验收文件,确保数据实时性,为动态调整维修周期提供依据,实现闭环管控。
(三)加强维修计划性与精细化
在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维修管理中,加强维修计划性与精细化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能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精细化的管理则有助于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从而保障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稳定运行。一是采用分级治理,依据《房屋建筑修缮工程》的维修分级标准,实施差异化规划。铁路局作为战略层,按设备关键性系数编制五年大修计划,例如将枢纽站权重系数设为0.8,优先倾斜资源;站段作为执行层,制定年度维修详案,捆绑关联项目施工,像将站台面翻新与雨棚防水层更换同步实施,减少重复围蔽次数。还需要执行动态调控,每季度根据检测数据修订计划,当仓库地坪磨损度达设计值 80% 时自动提升优先级;遇到突发灾害后,启动预算重分配应急机制。
(四)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与新材料应用
在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管理中,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与新材料应用是优化维修周期、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先进的维修技术能够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而新型材料的使用则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维修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学习新的维护技术和工具,掌握先进的维护方法。鼓励维修人员参与技能培训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互动,积极参加交流活动,促进维护团队的学习和成长,持续提高维护能力。对现有维修流程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设备修理效率低下的因素,确定改进的潜力和关键领域。引入先进的维护技术,如智能设备监控系统、远程诊断与维修、预测性维护技术等,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远程解决设备故障,提前预防设备故障。在铁路建设中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同时,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还可以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维修人员之间、维修人员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分享维修经验和新技术应用案例,共同探讨解决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维修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结语
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科学制定至关重要。本文围绕此主题,系统阐述了房建设备概述、维修类型,明确了周期确定的原则与方法,还提出了优化维修周期管理的建议。通过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完善基础数据库与信息化管理、加强维修计划性与精细化、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与新材料应用等措施,有望解决当前维修周期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维修管理的科学化、差异化,保障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推动铁路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永刚, 保鲁昆, 晁阳, 等.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修订研究[J]. 中国铁路,2018,(11):22-26.
[2] 苏常民.房屋修缮与改造[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 梅全亭.实用房屋维修技术手册//实用建筑工程系列手册(第二版) 建筑概预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侯静云 19750526 女 河北省唐山市 汉族 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铁路 房屋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