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陈怀橙 彭国玲
攀枝花市十九中小龙箐学校617067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融入传统文化内容的契机[1]。通过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故事融入英语教学材料和活动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精选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对语言教学的创新性拓展。精选与课程主题相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递文化价值,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发展,实现了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为例,教师首先用英文简要介绍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配以英文旁白的动画短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中初步接触并理解这一传统文化故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英文教材中“愚公移山”的故事,课堂讨论环节围绕“Why is perseveranc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展开,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坚持不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教师还设计了一项小组活动——创作英文版的“愚公移山”故事板书或短剧表演,学生需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将“愚公移山”的情节用英语进行改编和演绎,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愚公移山”的启示,用英语分享个人观点,这种贴近生活的讨论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坚持与毅力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二、鼓励自主探究,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主查找、阅读相关英文资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为例,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利用《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故事,设计了一次以“Exploringthe Legendary Monkey King”为主题的自主探究活动。活动开始,教师首先播放了关于《Monkey》这一英国电视节目的简短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源自中国的古老故事能够跨越国界,吸引西方孩子的注意;随后,教师分发英文版《Journey to theWest》的节选章节,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美猴王的形象特征、神奇能力,以及其英雄行为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原文,还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孙悟空的更多信息,比如它的各种变化形态、金箍棒的象征意义,以及《西游记》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和道德寓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制作英文小报等形式,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阅读和信息整合的能力,还对中西文化中的英雄概念有了更宽广的认识。活动最后,开展了小型的“东西方英雄比较”研讨会,学生代表分别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从孙悟空到西方的超人、蜘蛛侠等,探讨这些英雄形象背后的共同文化基因——正义、勇敢与牺牲精神,以及它们各自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
三、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文化情境是强化学生文化体验的有效路径。通过模拟真实的文化场景,学生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亲历文化的熏陶,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及应用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如节日庆典重现、经典文学片段改编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和感受中自然吸收语言背后的文化意涵,促进文化意识与语言技能的协同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课前,教室被布置得充满节日氛围,挂上了彩灯和中秋相关的英文海报,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模型及介绍中秋节英文小册子,瞬间将学生带入了浓厚的中秋节文化情境之中。教学活动开始,教师首先用英文介绍了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传统习俗及月饼的象征意义,借助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等传统故事的英文动画,既生动又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Mooncake Tasting and Description”活动,每组学生尝试不同口味的月饼,并用英语描述其外观、口感及个人喜好,如“I really enjoy the lotusseed paste mooncake because of its sweet and smooth texture.”这样的表达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中秋节文化特色的感知与理解。此外,教师还设计了制作英文版中秋贺卡的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创作包含祝福语和节日元素的贺卡,以此增进他们对节日情感表达方式的跨文化理解。最后,通过举办一场小型的“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学生们用英语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对中秋节的感受,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有效地将文化体验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
四、树立教学意识,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4]。因此,树立强烈的文化教学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实施文化渗透教学的重要方式。
首先,教师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这是提升教学意识的基础。例如,某初中英语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工作坊,邀请专家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与文化内涵,同时鼓励教师阅读英文版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通过持续学习,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张老师在教授《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Spring Festival”的互动课件。通过信息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春节市场,学习有关节日习俗的英文表达,如“setting offfireworks”“making dumplings”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最后,强化跨文化比较与分析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李老师在讲解西方节日“Thanksgiving Day”时,巧妙地引入了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引导学生对比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家庭团聚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度。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语言教学的创新实践,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文化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及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等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国际视野,还能促进其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应继续探索更多元、更深入的文化渗透方式,让英语课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交流能力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庆国.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03):91-93.
[2]王风云.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05):56-58.
[3]葛彦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02):178-180.
[4]徐晓燕.文化自信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路径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4,(0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