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融合策略
许小敏
雷州市第十二小学 524200
引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融合愈发重要。良好的融合能整合家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有效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课程设计融合策略
1.1 共同规划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共同规划教学内容是实现家校共育的重要策略。教师不能单独决定教学内容,而应与家长共同商讨。家长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规划时,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喜好、日常观察的事物等。家长可以提供孩子在家中喜欢谈论的话题、关注的热点,这些都能成为作文教学中很好的素材。通过共同规划,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家校协作确定的教学内容,能有效避免教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弊端。教师可建立"家庭素材档案",系统收集家长反馈的日常生活观察、亲子共读记录等资源。例如,在"季节变化"主题单元中,家长可提供孩子种植观察日记、节日活动影像等真实素材。这种协同备课机制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筛选能力,将生活素材转化为符合课程标准的知识载体,既保持教学规范性,又增强内容的亲切感。
1.2 结合家庭资源拓展课程
家庭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融合时,结合家庭资源拓展课程具有诸多意义。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职业资源等。比如有的家长是历史文化研究者,就可以邀请他们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历史故事,这不仅能丰富语文课程中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以独特的视角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再如家庭中的旅游经历,家长可以将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文化古迹、风土人情等,制作成PPT或者写成故事分享给同学们。同时,家庭中的藏书、艺术藏品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拓展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家庭资源,让家庭与学校的语文课程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资源环境中学习语文。
1.3 设计家校联动的实践课程
设计家校联动的实践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这种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能力。例如,开展校园植物的调查实践课程,教师和家长共同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如何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描述,如植物的形态、颜色等描写,以及相关诗词的联想。家长则可以从生活经验方面给予补充,如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民俗中的象征意义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活动开展融合策略
2.1 举办亲子阅读活动
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家校共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子阅读是一种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来说,家长在阅读过程中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例如,在阅读经典童话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分角色朗读,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还能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同时,家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道理,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组织家校合作的语文竞赛
组织家校合作的语文竞赛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举措。这种竞赛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内部竞赛,它融入了家长的参与。例如在作文竞赛中,家长可以作为评委之一,他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角度对作文进行评判。同时,家长还可以参与竞赛的组织工作,如协助教师确定竞赛主题、准备竞赛场地等。在诗词背诵竞赛方面,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复习背诵,通过互相提问、竞赛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诗词。
2.3 开展校外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校外有许多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等待学生去挖掘。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学生可以看到各种文物的介绍说明,这些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语文学习的绝佳素材。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导孩子思考这些故事与语文学习的联系,如历史人物的事迹如何用文字来描述、古代文化的传承在现代语文中的体现等。
3.评价体系融合策略
3.1 建立多元评价主体
建立多元评价主体是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家校共育的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为主,而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评价主体应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之外,家长也应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着长期的观察。例如在孩子的日常作业完成情况方面,家长可以评价孩子是否认真、专注,是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中,同学们可以互相指出在语文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优缺点。多元评价主体的建立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3.2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首先是过程性评价,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等。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在家中的预习、复习情况进行记录,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量化评价。其次是作品评价,对于学生的作文、手抄报等语文作品,教师、家长和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例如教师从语文知识运用的准确性、作品的创新性等方面评价,家长可以从孩子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等方面评价,同学则可以从作品的吸引力、可读性等方面评价。此外,还有表现性评价,像语文朗诵、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者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朗诵的节奏感、角色的表现力等进行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公正。
3.3 及时反馈与调整评价结果
及时反馈与调整评价结果是评价体系融合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中,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调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一旦评价结果产生,教师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指出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同时也要明确地告知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例如在语文考试成绩反馈时,教师不仅要告知分数,还要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板块的具体表现。家长收到反馈后,可以根据结果在家中调整对孩子的辅导策略,如如果孩子在古诗词背诵方面薄弱,家长可以增加与孩子一起背诵古诗词的时间。同时,评价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展,要适时进行调整。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段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评价结果应及时体现这种积极的变化,以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课程、活动、评价等方面的融合策略实施,能充分发挥家校教育优势。持续探索和完善融合路径,将为学生语文学习和全面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 艳 青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与 家 校 共 育 活 动 融 合 策 略 [J]. 家 庭 生 活 指南,2025,41(06):37-38.
[2] 龙君 滔. 小学 语文 作文 教学 与家 校共 育的 融合 研究 [J]. 当代 家庭 教育,2023,(20):112-115.
[3]李晨.共育引导,赢在方式——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的融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