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栗媛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仁厚镇孔家佐小学 072350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特殊的格式和韵律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不少于 160 篇优秀古诗词。其中,第一学段背诵50 篇优秀诗文,学生能诵读浅显的古诗词,感受诗词的语言美。第二学段背诵50 篇优秀诗文,学生要能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领悟诗词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第三学段为背诵60 篇优秀诗文,在此阶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通过诗文的节奏、插图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通过以上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毋庸置疑的地位。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最后要求诗词原文和释义的背诵,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足,更无法体会到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不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紧跟新课改的脚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真正在学生心中开出智慧之花。

1 优化朗读指导,感受诗词韵律

正所谓“七分诗三分读”,朗读在诗词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生字词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在讲授古诗词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字的发音、认识生字词,然后再适当地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之后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准确且有节奏地朗读必然会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美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领悟,深入感悟出古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挖掘古诗情感价值,古诗词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实现。如,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先让学生了解诗中的字音字形,并带领学生进行诗文的朗读。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读音,当学生读音障碍得到解决后,教师再将诗句如何停顿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最后,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亲身体验朗读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有梯度的朗读环节中渐渐学会以轻重缓急等语气、节奏,恰当地传达情感,从而读出这幅“西湖骤雨图”的韵律之美,以读促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构建诗词情景,轻松进入诗境

诗词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很快进入诗境。

如我教授《小池》这首诗,上课初始放映多媒体课件,画面上;静静的泉水,静谧的树荫,嫩绿的荷叶,水面上飞舞的蜻蜓,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情趣的画面,自然而然地踏入诗的意境之中。学生有了直面的视觉效应之后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就变得更为容易。

3 激发求知欲望,理解诗词含义。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将诗词中传达的含义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疑答惑。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师友合作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插图、释义、现代媒介等方式探索古诗词大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主动性的探索学习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古文字义,使学生在长期积累的坚持下提高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

运用能力。

4 明晰写作背景,确定情感基调。

古诗词的作者与我们现代人相比在文化教养、情趣爱好、社会经历、人生追求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写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作品情感,进而传道授业,使自己在诗词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如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会先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通过 PPT 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清楚。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是作者龚自珍在 1839 年辞官回家的途中所写,当时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存在着内忧外患的危机。清政府的统治者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压制社会改革思潮。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写作背景后,对于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是形容当时政局毫无生气,在清政府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知识分子没人敢发表真实的言论,更不敢对改革有只言片语的提及。以及对“我劝天公重抖擞”就很容易理解到作者是在呼吁变革,进而体会出作者那颗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再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可以首先给学生介绍这首诗诗的创作背景,这是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人在弥留之际还在盼望祖国的统一。经过老师这样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痛和遗憾之情,让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5 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应该将自己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得到发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比如,我在教授《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会将分析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最后组内推选出一名学生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展示。在学生分组中我会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产生促进作用。学生在汇报完毕之后,我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随后再在课堂上说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因为问题无法解答,而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这样既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不会耽误课堂进程。

6 拓宽学习范围,强化诗词积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学习古诗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静待花开的漫长的工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拓宽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范围,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古诗词,使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学习了一首诗词后会让学生再去积累一首或者一句有关此类的诗词。如在学习了《小池》后我会让学生积累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荷花的诗词。在这里,我想特写提醒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积累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古诗词积累不要流于形式,并不是学习古诗词后都要积累,而是根据情况拓展,同时积累诗词时不宜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时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意象美、含蓄美、以及朦胧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