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杜停停

巨鹿县育德小学 河北省 邢台市 05525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两翼,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泾渭分明,忽视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读写一体化教学源于整体语言教学理念。整体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掌握语言,阅读与写作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升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唯有广泛阅读,才能写出见解独到、辞藻华美的佳作,写作又能促进阅读的深化,在写作实践中,学生会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文本,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提高了阅读品位,将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起来,形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1]。

二、当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读写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脱节现象。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表层理解上,缺乏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挖掘文本深层意蕴的教学设计,难以为写作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写作教学脱离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缺乏鲜活生动的情境体验,写作题材单一、表达方式雷同,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学生写作兴趣日渐减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整合思维

当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虽不乏有益的尝试,但往往只是就读读,就写写,缺乏系统整合的宏观思路。部分教师只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素材,缺少写作方法的指导;或只在写作教学中附带阅读指导,未能深度开发阅读材料的写作价值。这种碎片化的教学设计,割裂了读写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合力,主要是部分教师对读写教学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对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策略也缺乏系统认识,导致教学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

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以读促写的教学流程设计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要突出阅读教学的首要地位,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引领和滋养作用,从整体上构建“读——悟——写”的教学流程,实现读写一体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写作冲动。

如在学习《三月桃花水》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中,然后发问:“春姑娘悄然而至,同学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不妨写下此刻的感受,”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进入阅读状态,又在读中迸发出写的冲动,为下一步读写活动奠定情感基础。在读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如教学《三月桃花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诗句,感悟诗人借桃花表达的思妇之情,并发问:“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的?从中你能悟出什么写作技巧?”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不仅悟出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也积累了大量优美词句,内化为写作素材。教师要及时设计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学完《三月桃花水》后,教师可以设计“我的春天”为主题的习作,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写一段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内化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形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环环相扣、梯度递进的教学流程设计,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美的同时,积累了写作素材,掌握了写作技巧,实现了读写融合、读写共进的教学效果[3]。

(二)创设读写融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读写融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在写中品读,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同步提升。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要关注读写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关注趣味性和参与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读写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读写任务。

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设计“我来续写”的游戏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续写故事的发展,续写过程中,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揣摩课文语言风格特点,积累写作素材;而写作练习又倒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丰富文本解读的角度和层次,在读写互动中实现了语言积累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迁移活动,如学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写作任务:改编课文,把巨人的故事改编成一个现代版的童话。学生在改编过程中,会主动揣摩课文的叙事策略,学习童话的语言风格,在阅读与写作的互滋互促中,实现了知识的创造性迁移,将读写能力拓展到更广阔的语言实践中去。

结语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融合,关键在于教师树立整体意识,运用适切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创设读写融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运用中内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以读写合一引领学生语文素养的升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媛媛.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5,(0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