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在幼儿保育专业情境模拟教学中有效途径的研究
王莉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中职语文在幼儿保育专业情境模拟教学中有效途径的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下的教学转型需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课堂教学与职业场景的深度衔接。教育部《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学需“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实践性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培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文案撰写能力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因过度侧重语言知识传授,缺乏对职业情境的针对性设计,难以满足专业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亟待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课程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情境化”的转型。
2.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诉求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在幼儿保育专业中面临三重困境:其一,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与幼儿保育岗位的语言需求(如家园沟通、活动策划、观察记录等)缺乏有效对接,导致学生“学用分离”;其二,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在语言技能训练中缺乏真实场景支撑,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不足;其三,评价体系滞后,标准化测试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在职业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难以形成“教学—实践—反馈”的闭环。这些问题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矛盾,亟需引入情境模拟等实践性教学策略,重构“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范式。
3.幼儿保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特殊性要求
幼儿保育工作的核心场景(如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家园沟通协作、幼儿发展观察等)对从业者的语言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既要具备日常沟通的准确性与亲和力,又需掌握专业文书的规范性与逻辑性,同时还要在教育活动中展现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与引导力。例如,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教师需通过生动的语言演绎激发幼儿兴趣,同时结合幼儿心理学知识调整表达策略;在“家园联系函”撰写中,需以简洁清晰的语言传递专业信息,体现对家长需求的理解。传统语文教学因缺乏对这些专业场景的深度介入,导致学生难以在真实任务中形成“语言运用—职业思维—情感态度”的综合素养,迫切需要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中职语文在幼儿保育专业情境模拟教学中有效途径的研究目的
1.构建“职业情境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分析幼儿保育专业的典型职业场景,提炼与语文能力(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沟通协调)对应的教学要素,构建““职业需求引导—情境任务推动—实践能力改善”的闭环教学模型。
2.探索情境模拟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针对传统教学中“情境真实性不足、任务设计碎片化”的问题,研究旨在突破两大关键环节:情境资源开发,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协作等方式,开发涵盖物理模拟场景、数字化资源、真实案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职业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与讨论”“跨学科项目合作”等教学模块。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递进式”情境任务链,从单项技能训练逐步过渡到综合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情境适应能力。
3.促进语文教学与专业育人的深度融合
增强语文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使语言训练服务于幼儿保育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语文教师与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的跨学科协作,形成“双师共导”的教学机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模式,为同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范例。
(三)中职语文在幼儿保育专业情境模拟教学中有效途径实施策略
1 职业情境模拟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1)创建模拟幼儿园环境
精心打造模拟幼儿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幼儿保育场景中。例如,设置模拟教室、游戏区和家长接待区等,学生分别扮演教师、保育员和家长等角色,进行日常交流、教学活动和家长沟通等模拟演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撰写家长信件等,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沉浸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深入理解幼儿保育专业情境,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活动
设计一系列与幼儿保育专业紧密相关的情境模拟教学活动,如模拟幼儿故事会、亲子活动等。在模拟幼儿故事会中,学生需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故事创作、讲述技巧培训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模拟亲子活动中,学生需撰写活动策划书、邀请函等,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升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幼儿保育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语文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的实践策略
在案例分析环节,研究引入“幼儿攻击性行为处理”“家长投诉应对”等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沟通策略,并撰写《沟通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书面表达能力。通过“案例精选—分层任务—互动深化”的策略,将语文核心素养拆解为可观察、可训练的“专业场景语言策略”,让案例分析不仅是“知识解读”,更成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转化桥梁,助力学生在分析中理解“语文怎么用”“在保育岗位中用得好”,切实提升课堂参与深度与专业应用能力。
3.跨学科项目协同化实践,从单科训练到能力整合
以幼儿园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兼具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的任务。例如:“幼儿情景剧设计”创编项目:学生需完成故事文本创作(语文创意写作)、角色对话设计(口语表达)、故事演绎方案制定(幼儿心理学应用)、亲子共读指导手册编写(专业文书写作);“节庆活动策划与执行”项目:涵盖活动方案撰写(语文逻辑思维)、主持稿创作与演练(口语表达)、家长邀请函设计(沟通能力)、现场协调与突发问题处理(跨学科应变能力)。此类项目以真实职业需求为导向,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形成综合素养。
总结
研究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与幼儿保育专业实践脱节的问题,基于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提出通过职业场景立体化构建、案例教学深度化设计、跨学科项目协同化实践的三位一体策略,构建“情境模拟 .+ 能力整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语文素养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发展,为中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技术赋能与区域推广路径以完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乃兵.四维度探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幼儿保育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2022,(06):178-180.
[2] 葛秀珍.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J].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2021,(23):183-184.
[3]吴梦.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4]蒋水仙.情境模拟,实践联系——情境模拟法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7):200.
[5]苏蓓.情境模拟法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101.
[6]王桂敏,张新宇,尹兵.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516-519.
[7]刘潇潇.基于模拟公司工作情境的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