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排球大单元教学
赵言地
定陶区山大附中实验学校(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 2741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导向。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三大维度,旨在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排球运动凭借其独特的团队协作属性与竞技魅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传统排球教学多聚焦技术动作传授,忽视核心素养的整体培育;而大单元教学作为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局限,为排球教学注入新活力。因此,探索核心素养下的排球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素养下排球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核心素养下的排球大单元教学,内涵丰富且深刻。它突破了传统排球教学碎片化、片面化的困境,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将排球教学视为有机整体。从知识技能层面看,它不再孤立传授发球、传球、垫球等单一技术,而是将这些技术融入完整战术体系 —— 如把垫球与二传配合、传球与扣球衔接结合教学,让学生理解技术间的关联与应用场景,构建完整的排球知识与技能框架。从能力培育层面看,它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长期单元训练与实战比赛,锤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更在团队配合中培养沟通协作、战术思维,让学生在运动中实现技能与品格的双重成长。
2 当前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缺乏全面性与精准性
部分排球教学的目标设定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过度聚焦技术成绩,将“能否精准完成发球、传球”“考试分数高低”作为核心追求,却忽视了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的培育 —— 课堂中鲜有对团队协作、规则意识、抗挫折心态的引导与评价,导致学生虽掌握技术,却缺乏“尊重对手、团结队友”的体育精神,也未养成科学锻炼的健康习惯。另一方面,目标设定“一刀切”,无视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因目标过高产生挫败感,能力较强的学生因目标过低失去兴趣,难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2.2 教学内容整合度低且缺乏趣味性
排球教学内容的编排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整合度不足,技术教学相互割裂:教师先集中教发球,学生机械练习后再学传球,接着是垫球,各技术间缺乏逻辑串联,学生无法理解“技术如何服务于战术”“团队配合为何重要”,到了实战比赛中,只会单一动作却不懂协作,难以感受排球运动的整体魅力。二是趣味性匮乏,教学形式僵化:多以“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的模式重复训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被动参与,逐渐失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2.3 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且不合理
现有排球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从评价主体看,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缺失: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全面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 ——如有的学生虽技术不突出,但积极配合队友、主动分担任务,这些闪光点往往被忽视,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同时,学生也失去了自我反思、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评价方式看,过度依赖技术考核:仅以“发球准确率”“传球到位率”等数据衡量学习成果,无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团队贡献,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3 核心素养下排球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3.1 精准定位目标,融合核心素养要素
核心素养导向下,排球大单元教学需精准设定目标,将三大核心素养有机融入。运动能力方面,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发、传、垫、扣等基础技术,更要通过战术训练(如组织快攻、设计防守反击),培养学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健康行为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排球运动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学会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的自我保护方法,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体育品德方面,通过团队比赛强调规则意识、尊重对手、包容队友,在输赢中培养抗挫折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3.2 优化内容设计,构建系统知识架构
排球大单元教学内容需注重系统性与连贯性,打破技术孤立的局限。教师可按“基础 — 进阶 — 实战”的逻辑,将大单元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聚焦技术夯实,结合简单配合(如垫球与传球衔接);进阶阶段侧重战术学习,如学习“一传到位后如何组织扣球”“防守时如何分工”;实战阶段开展班级联赛、友谊赛,让学生在真实比赛中运用技术与战术,构建“技术 — 战术 — 实战”的完整知识架构,感受排球运动的整体性。
3.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创新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兴趣的关键。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校园排球联赛”“模拟奥运会”等情境,让学生穿上队服、分组对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排球的竞技魅力与团队意义;也可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垫球接力赛”“发球打靶闯关”等趣味游戏,将技术练习融入游戏中 —— 如“发球打靶”以不同分值区域设置目标,学生为争取团队积分主动练习,在轻松氛围中提升技术,让课堂从“被动训练”变为“主动参与”。
3.4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提升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保障。评价主体需多元化:教师评价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多维度出发,既关注技术进步,也记录学生“是否主动帮助队友”“是否坚持规律锻炼”;引入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技术掌握的不足”“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加入学生互评,通过“队友互评表”肯定他人优点(如“他防守时很积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成为相互学习的纽带。评价方式需兼顾过程与结果,不仅看最终比赛成绩,更关注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与成长幅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排球大单元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准目标设定、系统内容优化、创新方法运用、多元评价完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排球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培育其终身受益的品格与能力。未来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调整策略,让排球大单元教学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鲜活样本”,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排球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J]. 孟德丽 . 体育教学 ,2023(12)
[2] 小学排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J]. 朱建行 . 体育教学 ,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