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能新生态背景下中职教育双线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
于小妹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国家教育部于 2018 年,发部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020 年 9 月又推出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了更好的推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 年中共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 2025 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系列动作与消息告诉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合教育,作为创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职业教育中来提质培优也深受国内外的一致关注。当下,毋庸置疑,随着科学的进步,“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当下线上教学存在的师生不能够面对面的交流,有生疏感;学生对线上平台的使用有距离感等问题,确实能够被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优化,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于职业教育学生,加强他们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更好地融合 AI“双线”的教学模式?如何同步推出新颖,表现形式多元化的新课程来替代表现形式单一的传统课?
一、中职知识智库体系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教学大纲(以钢琴演奏专业第一学年为例)
第一学期
(1)基本练习:六组大小调的音阶、琶音、主三和弦转位(两个八度
1=60),一个升、降内Ⅰ、Ⅳ、Ⅴ级和弦连接。(2)练习曲:1.《车尔尼849》中后部分2.《车尔尼718》《261》(选)3.《车
尔尼636 灵活手指练习曲》较易部分(3)中国作品:1.《晚会》贺绿汀曲2.《绣金匾》王建中曲3.《火把节之夜》
廖胜京曲4.《蓝花花》汪立三曲5.《采茶扑蝶》刘福安曲6.《珊瑚舞》杜鸣心曲;(4)外国作品:1.《吉卜赛人野营》格里格曲 2.《匈牙利舞曲》勃拉姆斯
曲3《天鹅》圣桑曲4.《喷泉》博姆曲5.《降B 大调奏鸣曲K333》《C 大调奏鸣曲》
莫扎特曲6.《莫扎特变奏曲OP265(12 首)C 大调》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手指灵活度得到提升,音阶、琶音演
奏要具有流畅性,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所弹乐曲的音乐表情处理。第二学期(1)基本练习:六组大小调的音阶、琶音、主三和弦转位(两个八度
1=60),一个升、降内Ⅰ、Ⅳ、Ⅴ级和弦连接。(2)练习曲:1.《车尔尼299》前部分2.《车尔尼718》《261》(选)3.《车
尔尼636 灵活手指练习曲》较易部分(3)中国作品:1.《南海小哨兵》储望华曲2.《火把节之夜》廖胜京曲3.《旱
天雷》陈培勋曲 4.《新疆舞曲》郭志鸿曲 5.《谷粒飞舞》孙以强曲 6.《春到
公社》郭志鸿曲(4)外国作品:1《小步舞曲》贝多芬曲 2.《四季》三月、四月、柴可夫
斯基 3《D、G、C 大调奏鸣曲》海顿曲 4《花之歌》古斯塔夫曲 5.《C 大调奏鸣
曲》斯卡拉蒂曲 6.《莫扎特变奏曲 OP265(12 首 )C 大调》7《圆舞曲》肖斯塔
科维奇曲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车尔尼 299》的训练,重点加强学生的弹奏速度
及快速演奏时的颗粒性,基本能完成对相应程度的乐曲所要求的音乐表情的要求。应将以上学习内容钢琴专业所学乐曲完成学习总量,优化到视频教学材料的人机协同式教学集成,利用翻转课堂、音乐学习 APP、短视频、投影仪等课堂播放,完成目标学习资源的互动学习。
二、人机协同式双线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校钢琴学部为例)
教师上课使用线上各种功能性 APP 教学模块、平台、数码乐器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作业打卡的占比只有 23% ;用手机、平板下载音乐智能APP、数码乐器等解决实际钢琴教学及演奏错音问题 36% ;节奏问题 28% ;其余解决手指折指,独立性弱,主旋律歌唱性、解决踏板问题、解学演奏流畅性问题、解决心理素质问题,解决连音、断奏问题、强弱问题占比小于 5% ;用智能软件、平台解决指法、速度、音响审美问题、解决手臂、手腕放松、僵硬、触键、背谱问题、震音问题、解决三度、六度上下行技术难点问题、和弦演奏、手指力量传递的问题、解决清晰、颗粒感的问题、解决左右手二对三、四对六等不均等对位的问题占比 0% ;用手机、平板下载音乐智能 APP、数码乐器解决作曲家介绍、音乐作品背景问题 39.5% 。
三、人机协同双线教学的实施策略构建:
课前:对学生课前演奏技术水平进行实时采集(功能性 APP 或网络学习平台或手机平板记录留存),能充分将双线融合渗入到教学之中。
课中:1、情景创设:创设所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导入式学习,帮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打好伏笔。如:播放作曲家背景及所学音乐作品的比赛视频(运用欣赏功能APP)
2、课中对学生实时监测,把握学生学习状态,运用探究式学习来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以及要求。训练学生学习演奏新技巧。并讲授新课,新技能、新动作时要视频记录,在推新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时,随堂检测。利用AI 进行快速、慢速度重复性播放,来消化知识点,让学生高质量了解与所学技术要领。
3、运用(弹吧 APP)进行曲式分析,了解的乐曲结构;教师进行长难点的训练即攻克要点讲解、示范、(人人互交式)。带领学生“啃”难点,让学生彻底掌握技术难点;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演奏情绪的释放,发展学生思维,填补学生不足,深化师生交流,解决如何增强手指的独立性,解决四、五指的手指折指的问题。手指放松速跑,收紧指尖。同音重复,实现力量转移,等教学问题。解决音阶演奏中,转指、手掌快速伸缩和重复音轮指等钢琴演奏中需要解决的弹奏技术问题。
课后:(1)、通过平台或平板发布个性化课后作业。记录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
(2)、通过学生视频作业反馈,教师进行微课辅导,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反馈,有效纠正学生学习漏洞有目的的推送微课辅导。增强学生有效学习的正向体验。
(3)、人机协同式教学反思与评价。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数字化评价来代替传统单方面注重主观结果分数的教学评价。人机协同式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训练数量、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结果采集、采选、合并、整理、传输、存储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
钢琴教学部 讲师
课题项目:本论文《AI 智能新生态背景下中职教育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开放与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 年课题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