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谭樱卉
罗定市龙湾中学 527235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期”,扎实的德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征程中凝结的精神瑰宝,镌刻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仰、家国深情与奋斗足迹。将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融入初中德育,能为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素材与动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爱国情、集体魂、责任感在心中扎根。然而,在实际德育实践中,红色文化与初中德育的融合仍存在诸多梗阻,亟待探寻科学有效的破解之道。
1 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如同明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德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让他们透过历史的脉络,读懂先辈们的奋斗艰辛,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革命精神内化为成长力量,即便面对困难挫折,也能拥有迎难而上的坚韧。同时,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追求,融入德育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筑牢民族自信的根基。
2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2.1 融入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在内容选取与编排上存在明显短板,既无系统规划,也缺乏对学生的精准适配。不少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时,仅是零散罗列红色历史事件、堆砌英雄人物事迹,未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进行筛选整合。碎片化的内容缺乏逻辑关联,学生难以形成对红色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深度理解,只能停留在“知道故事”的浅层层面,无法真正与红色精神产生共鸣。
2.2 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本是一座“富矿”—— 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等实地资源,红色影片、歌曲、文学作品等媒体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这些资源的利用却显得“浅尝辄止”。一方面,学校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流于表面,即便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也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缺少深度讲解与互动体验,学生难以从文物、影像中触摸历史温度,感悟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媒体资源的运用也十分单一,大多是偶尔播放红色影片、组织学唱红色歌曲,未能将其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深度融合,无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2.3 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红色文化融入德育成效的“标尺”,但目前这一体系仍处于“模糊状态”。首先,评价标准缺乏精准度,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没有明确、可量化的衡量指标,往往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参与活动的次数来判定,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认同程度与践行情况;其次,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几乎由教师主导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社会的参与严重缺失,使得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教育实效。
3 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有效路径
3.1 融入课程教学,构建多元红色课堂
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课程教学,能打造出充满活力的多元红色课堂。历史课上,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素材 —— 从辛亥革命的觉醒到五四运动的呐喊,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背景、梳理事件脉络、分析深远影响,让学生在历史叙事中感受先辈的爱国热忱与担当;语文课上,精选《红岩》《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通过阅读赏析、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书中世界,体会江姐、林道静等人物的坚定信念与炽热情感,让文字里的红色精神直抵心灵。
3.2 开展实践活动,打造沉浸式红色体验
实践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最佳方式,能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学校可组织学生走进红色纪念馆、革命旧址,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透过一件件带着历史痕迹的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真切感受革命的艰辛与胜利的珍贵;也可设计红色主题研学旅行,如重走一段“微长征”路线,让学生在徒步中体验长征的艰苦,在汗水中领悟“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让红色体验不再是“听故事”,而是“亲身体悟”。
3.3 营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红色氛围
校园文化是无声的“德育课堂”,浓郁的红色氛围能让学生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可张贴红色文化海报、悬挂革命标语,打造红色文化长廊 —— 用图片展示革命历程,用文字讲述英雄事迹,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都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员”;定期开展红色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红色故事分享感悟、围绕革命精神展开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爱国热情,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结语
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是一项需要耐心与坚守的“长期工程”,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内容零散、资源利用不足、评价缺失等问题,但只要以课堂为根基、以文化为氛围、以实践为载体、以家校为合力,就能打通红色文化与初中德育的融合通道,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未来,学校、家庭、社会需同心协力,让红色文化在初中德育的沃土上绽放光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红色文化赋能中学德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计卫珍. 甘肃教育 ,2024(13)
[2] 构建中小学“红色文化 + ”育人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J]. 姚琴 . 教学月刊·中学版 ( 教学管理 ),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