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学术类应用文写作指导策略研究

作者

闫晶 王东敏 付玉琢

黑河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引言

学术写作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术能力评估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学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写作指导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写作需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跨学科视角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引入语言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的写作指导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术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术类应用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背景,还需要精确的语言表达和严谨的结构安排,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视角进行指导和提升。

一、跨学科视角下的写作问题分析

学术写作不仅是单纯的文字表达,还是思维的逻辑和学科背景的深刻体现。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层面的复杂性。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写作的要求各不相同,语言的严谨性、结构的规范性、论证的逻辑性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规范和标准,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普遍存在欠缺。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学术写作要求语言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未能有效运用学术语言的特点,过多依赖口语化表达或过于简单的句式,造成论述的不严谨。与此同时,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时常存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写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在写作结构方面,许多学生未能清晰地组织文章的整体框架,导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内容呈现出杂乱无章的局面。

跨学科视角也带来了学生对学术类应用文写作的认知偏差。许多学生未能意识到学术写作不仅仅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简单陈述,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学术框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在单一学科背景下进行思考,未能在跨学科的视野中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限制了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这使得学术写作无法充分展现其应有的深度与严谨性。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综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性地设计写作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提升其学术写作的能力。

二、高效的学术写作指导策略设计

高效的学术写作指导策略设计应从多维度、多层次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学术写作中常见的结构不清晰、逻辑性差等问题,指导策略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术论文的标准结构,还需要深入剖析每一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引导学生明确论文的核心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组织内容,确保每一部分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

学术写作中的论证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写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有效的写作指导策略应帮助学生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在撰写论文时不仅要展示已有的知识,更要能够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提出新的见解或观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辩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不同学科理论的融合,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其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多维。

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是学术写作的另一关键环节。在这一方面,指导策略应从基础语言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学术写作中的专业词汇、句型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写作中的语言不仅要准确,还要符合学术写作的风格,避免口语化、模糊化的表述。

高效的学术写作指导策略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提升,还应关注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写作水平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这种定制化的指导能够有效解决不同学生在学术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写作技能。策略的实施应注重实践性和反馈机制的建设。通过设立写作训练和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写作中的不足。通过阶段性的写作任务和即时反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实践与指导策略效果评估

在教学实践中,学术写作指导策略的效果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知识掌握的深度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践中的评估应注重多维度的数据收集,除了关注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表现,还应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个别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反馈。这种评估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写作技巧的变化,还能揭示他们在学术写作中的思维方式和理解层次的演进。

通过定期的写作任务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跟踪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应自己的节奏中逐步提高。在具体的评估标准上,应强调学生写作中的逻辑结构是否合理、论证是否有力、语言是否精准等多个方面。教学中的反馈机制也至关重要。通过学生作品的评审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进一步优化写作策略。

对于指导策略的效果评估,还需结合学生对跨学科写作指导的接受度进行分析。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的问题往往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跨学科的思维融合和创新。评估应考虑学生能否将不同学科的视角融入写作中,从而提高其写作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中,通过跨学科的讨论、协作和实战演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期的作品评审和学术成果的展示来体现。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和细致的效果评估,能够不断优化学术写作指导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并帮助他们在学术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语

跨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学术写作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提升其学术写作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在多学科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学术表达。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教学策略的优化 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写作支持,促进其学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华 . 高校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 , 2021,42(4): 76-80.

[2[ 李明 .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J]. 语言学与应用 ,2020,38(2): 112-118.

[3] 王建国 . 跨学科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改革探讨 [J]. 教育发展研究 , 2022,35(1): 45-50.

作者简介:闫晶( 1978.07- )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文写作教学。王东敏(1978.08-),女,讲师,研究方向:俄语教学法。付玉琢( 2006.10- ),女,在读。

项目经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XJGY202211)。